-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安吉振民高级中学高一上期语文导学案适用班级:高一年级主备人:刘双林审核人:金锋云
?想北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之情。
2.学习散文衬托手法和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发情感的写法。
3.体会文章通俗、纯净、简洁、亲切的语言。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思乡之情,培育对故土的酷爱。
【学习重点】
1.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之情。
2.学习散文衬托手法和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发情感的写法。
【课时支配】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春、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诞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探讨会副主席等职。1966年因受“四人帮〞残酷迫害,于8月24日投湖自杀。
老舍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调,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袤的读者。
1951年12月老舍先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耀称号。
2.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当时作者正在青岛山东高校任教。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紧急,北京紧急。作者作为一个爱国学问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猛烈。这一声“想北平〞的呼喊,充溢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老舍一生有四十二年在北京度过,他的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通过对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心理特点真实生动的描绘,呈现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北京社会风情画。
文章通过对北平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北平,表现了他对故土的宠爱、眷念、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个平民学问分子热情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1〕廿七〔〕〔2〕黏合〔〕〔3〕什刹海〔〕
〔4〕辜负〔〕〔5〕翩翩〔〕〔6〕菜圃〔〕
二、课堂导学
〔一〕导入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点评:诗歌前三节写的是诗人离家在外以及到海外漂泊求学奋斗的经验,层层铺垫,最终,感情推向高潮。最终一节诗人比方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人为的阻隔使得海峡如同天堑一般割断了大陆与台湾的练习,亲人不能团聚,家乡无法探望,只能隔海遥望寄予思念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闻,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自古以来,乡土情结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老舍先生一生有42年生活在北京,偶一离开,即记忆犹新他的北平。今日我们要学的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
〔二〕研读课文:合作、沟通、探究
1.文章是写出来的,而本文的标题却是“想北平〞,它与“写北平〞有什么区分?“想〞字能传达出哪些信息?
答:
明确:“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描写,情味淡了。“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一个“想〞字,不仅点明白作者与北京的距离,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无尽的爱、深厚的爱。〔写北平重点在写,想北平重点在想〕
2.从内容上来说,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蕴含了作者对北平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