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权利行使+注意界限+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pptx

4.2权利行使+注意界限+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是键盘侠吗?1.请你谈一谈法律是在保护公民权利还是在限制公民权利?2.请你谈一谈法律对民事权利的限制是束缚之绳还是保护之盾?3.给我们什么启示?生活中常见的民事权利越界的事例还有哪些?导入新课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4.2权利行使注意界限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主议题:法律对民事权利的限制是束缚之绳还是保护之盾?

权利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1.权利的含义:3.正确行使民事权利/义务/限制民法典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2.保护民事权利①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一.民事权利有限制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民法知识速递

上网冲浪:一些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属于自己的个人权利。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一些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恶意攻击、诽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影视解说:未经原作者许可擅自对原作品进行剪辑、二次创作并上传短视频,如果该行为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则是权利越界,侵犯著作权。邻里关系:常有人在装修时因噪音、排水、排污而影响邻里关系。也有顶楼住户私搭乱建,挡住别人家的采光。其他诸如跳楼讨薪、大数据杀熟、广场舞高音喇叭……生活中常见的民事权利越界的事例

法律对不同民事权利的限制之名誉权民事权利有限制议题二壹

导入探究一:在网络平台中发表言论,在大家看来是我们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为何小江发表的测评视频涉及侵权,被告上了法院?

3.法律对不同民事权利的限制(人身权,以名誉权为例;知识产权,以著作权为例;物权,以不动产所有权为例)(1)民法对名誉权(人身权)设定的界限:①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因为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的。②但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③保障舆论监督权。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韩某在报纸上发表多篇文章,如《矿泉壶的“神力”有待商榷》《当心矿泉壶的副作用》《矿泉壶也有害》等,称有关研究表明,矿泉壶的矿化、磁化、灭菌装置有害,提醒消费者“慎用”“当心”,并对几家矿泉壶生产企业的广告提出批评。被点名批评的企业向法院起诉,认为韩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思考:结合课本P35相关法律知识,谈谈法院该如何判决?以案说法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與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民法知识速递

议题二法律对不同民事权利的限制之著作权民事权利有限制

在作业中引用他人文章的一大段话。从同学那里拷贝一份应用软件,安装到自己的电脑上。从网上找到一首流行歌曲,下载到自己手机上。中学语文教材书中收录一篇某当代作家的散文。?以上行为是否侵犯著作权?为什么?以案说法

主要表现具体情形合理使用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改编、汇编、播放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法定许可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已经刊登的作品;在为实施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2)民法对著作权的限制: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主要是非营利性行为)(大都是营利性行为)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在作业中引用他人文章的一大段话。从同学那里拷贝一份应用软件,安装到自己的电脑上。从网上找到一首流行歌曲,下载到自己手机上。中学语文教材书中收录一篇某当代作家的散文。为个人学习,合理使用如正规网站下载且不用来向公众传播,合理使用如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