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概述;每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都不尽相同,思考并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可能有哪些。;一、学前儿童年龄划分与保育;(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开始到胎儿娩出,统称为胎儿期。
胎儿期的特点是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母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活动对胎儿健康影响较大。因此,胎儿期的保育应以孕母的保健为重点。孕母生活要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多摄取富含营养的食品;防止各种病原体的感染;防止接触有毒物品和放射源等,预防胎儿的畸形。;(二)新生儿期
从胎儿娩出至出生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由于新生儿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尚不完善,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新生儿期的保育以保暖、喂养、卫生等为主。;(三)婴儿期
从出生到满1周岁的时期,称为婴儿期。
婴儿期的保育要点是提供母乳喂养、合理安排人工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以及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并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四)幼儿期
自满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
幼儿期的保育要点是合理调配营养,给予富含营养、质软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进行语言训练及早期教育,注意安全护理及预防传染病。;(四)学龄前期
自满3周岁到6周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简称学前期。
学龄前期的保育要点是合理搭配膳食、预防疾病和事故、重视启蒙教育。;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二)程序性
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三)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大脑在出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
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其他系统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四)个体差异性
遗传于环境的影响造成个体的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即使在同性别、同年龄的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的生长“轨迹”也不完全相同。;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材料分析:某男婴,30天,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5kg,出生身长51.6cm。出生后一直母乳喂养,现体重4.48kg,身长54.9cm。
请问:
(1)该男婴处于哪个儿童年龄分期??
(2)该期儿童生长发育有何特点?
(3)该期儿童保育要点有哪些?
;第二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概述;根据学前儿童体格生长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思考并分析如何针对不同个体的体格生长进行综合评价。;一、体格生长常用形态指标;(二)身高(长)
身高指头部、脊柱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儿童立位准确测量由一定的难度,应采取仰卧位测量,也称为身长;3岁以上儿童通常采取立位测量,成为身高。立位测量值比卧位测量值少约1cm。
2—6岁:身高(长)(cm)=年龄*7+75;新生儿头长占身长的比例约为1/4,承认头长占身长的比例约为1/8。;(三)坐高(顶臀长)
坐高是指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测量称为顶臀长;3岁以上儿童坐位测量称为坐高。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于脊柱的生长。;(四)头围
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绕头一周的长度称为头围。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五)胸围
平乳头下缘经肩胛骨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称为胸围。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二、体格生长评价;(二)评价内容;(三)评价方法
1.标准差法:平均值+(1~2)SD
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只能对单项指标进行评价,不能对儿童体型及生长动态进行综合评估。;2.百分位法
百分位法将变量值(如体重、身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最小值与最大值分为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百分位。按从小到大顺序确定各百分位的数值,即百分位数。
百分位数法适用于正态和非正态分布状况,通常以P3~P97(包含95%的总体)为正常范围。
3.标准差离差法(Z积分)
Z积分=(测量数据-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参考标准的标准差
;
4.曲线图法
曲线图法是将不同年龄的体格生长标准值按百分位数法或标准差单位的等级绘成生长曲线图。;5.指数法
指数法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和相互关系,并借助一定的数学公式,将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联系起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体型和体质。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身高体重指数=体重(g)÷身高(cm)×100
身高胸围指数=胸围(cm)÷身高(cm)×100
身高坐高指数=坐高(cm)÷身高(cm)×100;(四)体格生长评价的注意事项
采用规范的测量工具及正确的测量方法
进行定期、连续的生长监测
采用多种指标综合评价;为定期了解幼儿园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幼儿园儿童群体生长发育水平,请你对全园儿童开展身高、体重测量工作,并进行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