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偶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偶得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偶得

一、从“移”字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含义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专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行。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黄河以北)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削减,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爱斗争,那就请让我用斗争打个比方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嘲讽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行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假如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初读课文,我不理解,梁惠王“专心”治国,主动赈灾,为什么孟子还要指责他?既然他是一个勤于国政的国王,又为什么还是“五十步笑百步”?

查阅有关资料,对“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明基本上是:同样都是逃兵,不能因为逃的路程短就可以讥讽逃的路程长的人。后用“五十步笑百步”比方具有同样缺点或错误的人,程度轻一些的却讥笑程度重的。

看完说明,头脑中依旧一头雾水。梁惠王勤于国政,主动赈灾,怎么是有缺点或犯错误呢?在我心里,我始终对梁惠王有好感,而对孟子,却认为他是信口胡诌。可反复读了几次,我发觉“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句中的两二个“移”字大有文章。

应当确定,梁惠王还是有所为的,至少是在主动地解决问题。这也是我对他有好感的缘由。可一细想,战国时期,虽然运用了铁器耕耘,但生产力水平依旧不会很高,粮食产量也就最多只能自足。梁惠王又是把河内的灾民迁移到河东,又是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那河东确定也是不堪负重。于是,河内的问题是确定程度上得到确定缓解,河东的问题却又浮出水面。这里有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原文中的其次个“移”字。第一个“移”:“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移”,是“迁移”的意思。河内发生灾荒,迁移灾民,也是一种救灾的方法,可只是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就值得商榷了,很有点挖东墙补西墙的味道。按下葫芦浮起瓢,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人人都知,国家一旦发生大的灾荒,政府就应当开仓赈粮,安置灾民,稳定民心。不是说不能从河东调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救灾的主流还是依靠国家。国家应当设有拯灾应急的机构,一旦出现灾荒,马上做出反应。疏散迁移安置灾民,开仓发放救灾物质,做好卫生病情防疫……从这个意义上讲,梁惠王的“尽心”就大打折扣了,假如从国家参加救灾这个角度讲,甚至可以说,梁惠王没有什么作为。孟子说他是“五十步笑百步”也就能理解了。

再读课文,特殊是细读课文的结尾,我便变更了对梁惠王的看法。不仅对他那点好感没有了,而且起先憎恶起他来。因为,在孟子的眼里,梁惠王简直就是一个昏君、无赖。

原文: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假如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这段话,孟子一语道破的指出梁惠王的过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与杜甫后来揭露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是一样的。国家贫富悬殊,政府不体恤百姓,国君不施仁政。我想孟子本不愿说这段话的,终归要给梁惠王面子。我揣测,确定是孟子在给梁惠王宣讲他的王道思想时,梁惠王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时候,孟子明白,在这个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急于增长人口,以便开疆拓土、问鼎天下的斗争狂人梁惠王身上,兜售其所谓的王道,无异于对牛弹琴。于是,孟子想震聋发聩,便一改以前的委婉,直截了当的点破梁惠王的真实嘴脸:

昏君:“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甚至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流氓无赖:“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到此,孟子也回答了梁惠王开头提出的“寡人之民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