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题.docxVIP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讲解“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中“而”的用法,要求学生整理归纳用法与其相同的句子。下列语句适合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B。题干中“而”表转折,A项“而”表并列;B项“而”表转折,与题干用法相同;C项“而”表修饰;D项“而”表顺承。

2.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向学生介绍与本文出自同一小说的其他章节。下列适合的是()

A.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B.武松打虎

C.刘姥姥进大观园

D.曹操煮酒论英雄

【答案】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出自《水浒传》,A项出自《西游记》;B项武松打虎出自《水浒传》;C项出自《红楼梦》;D项出自《三国演义》。

3.教学《滕王阁序》,教师将“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体会其表达作用”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确

B.教师的教学目标指向不够清晰明确

C.教师兼顾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D.教师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教学出发点

【答案】C。理解典故属于知识目标,体会表达作用涉及能力和对学习过程方法的要求,所以兼顾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4.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月”意象与其他三项内涵不同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A。A项描绘的是自然美景;B、C、D项中的“月”都寄托了思念、离愁等情感。

5.教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苦”和“劳”的用法时,引入了同类用法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下列句子不适合的是()

A.渔人甚异之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A。题干中“苦”“劳”是使动用法,B项“绿”、C项“凄”“寒”、D项“舞”“泣”都是使动用法,A项“异”是意动用法。

6.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人物的大社会”主题研讨。下列作品不适合选入的是()

A.《孔乙己》

B.《范进中举》

C.《骆驼祥子》

D.《老人与海》

【答案】D。《孔乙己》《范进中举》《骆驼祥子》都刻画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反映社会问题;《老人与海》主要体现的是老人的硬汉精神,与“小人物的大社会”主题不太契合。

7.教师在讲解诗歌《蜀道难》时,播放了一段根据诗歌内容制作的视频。其主要目的是()

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C.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D.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答案】D。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视频,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从而帮助理解诗歌意境。

8.教学《雷雨》,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在闷热的夏日,一场雷雨倾盆而下,冲刷着大地的尘埃,也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就走进曹禺先生的《雷雨》,去感受那压抑与冲突交织的世界。”这种导入方式属于()

A.情境导入

B.悬念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接导入

【答案】A。教师通过描述夏日雷雨的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雷雨》的学习,属于情境导入。

9.教师让学生整理表现爱国情怀的诗词。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D。A、B项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爱国之情;C项批判了晚唐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体现爱国忧患意识;D项体现的是田园生活的闲适,与爱国情怀无关。

10.学习《过秦论》,教师在讲解“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排比、夸张

B.对偶、比喻

C.排比、对偶

D.比喻、夸张

【答案】C。此句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结构相似,形成排比;“席卷天下”与“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与“并吞八荒之心”两两相对,构成对偶。

1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强调要体会诗歌的意象美。下列诗句中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D。A、B、C项的意象

文档评论(0)

小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