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8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讲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分裂中孕育着统一);门阀政治削弱皇权;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经济:江南地区开发思想文化: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佛、道盛行,冲击儒学统治地位;玄学兴起。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民族融合新高潮。(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汉化)总:国家大分裂、民族大交融、江南经济大发展

隋唐时期(581—907年)政治: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中后期,藩镇割据。经济: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赋役制度调整: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780年);对外贸易繁荣(海陆并举)。思想文化: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复兴运动兴起(韩愈);中华文化圈形成;。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民族政策开明(唐太宗为天可汗),民族交融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高考动向年份考题视角核心考向2024【江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安徽】唐朝文化特点【东北】魏晋时期文化认同【甘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1.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演变。2.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艺成就及特点。3三国至隋唐思想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关系。4.唐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023【湖南】南北政权文化认同【乙卷】唐中后期诗歌【北京】南北朝时期的南学与北学2022【江苏】唐代书法艺术【乙卷】盛唐楷书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发展概况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于本土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的理论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思想特点:思想活跃、多元共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二)魏晋玄学背景:魏晋玄学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魏晋玄学的出现反映了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道思想冲击儒学思想正统地位的时代特征。东汉经学衰微、纲常名教动摇;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竹林七贤图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因此佛教乘虚进入中国思想界。……道教虽然相信神鬼……但道士的业务,诸如祈雨、治病……都是为人生解决问题;其主要理论,亦是在教人如何养生。——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思考:根据史料及所学,分析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1)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2)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3)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4)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三)反佛斗争不务农桑,空谈彼岸。……都下佛寺五百馀所,穷极宏丽。僧尼十馀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南史·郭祖深传》正光以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魏书·释老志》思考:根据史料及所学,佛教盛行有何影响?(1)广修寺庙,耗费钱财;(2)劳动力不事生产,影响赋役征派和政府财政收入;(3)佛教背弃伦理纲常,使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危害君主统治。1.背景: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三)反佛斗争(2)“三武一宗灭佛”,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世宗柴荣发起的。佛教引起世俗社会的不满,导致了毁损寺院、佛像、经书,禁民信佛事件,沉重打击中国佛教。(1)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2.表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3.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四)儒学复兴运动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概况: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认为贵贱祸福都取决于天的意志,人对天只能随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