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沛公军霸上”中“军”的意思是()
A.军队B.驻军C.兵器D.军事
2.“肉食者鄙”中“鄙”的意思是()
A.卑鄙B.浅陋C.轻视D.边境
3.下列句中“之”是宾语前置标志的是()
A.姜氏何厌之有B.公语之故C.辍耕之垄上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中“管”指()
A.钥匙B.管理C.关卡D.城门
5.“行李之往来”中“行李”意思是()
A.出行带的包裹B.使者C.行人D.旅客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中“贰”意思是()
A.两个B.从属二主C.背叛D.第二次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微”意思是()
A.微小B.略微C.如果没有D.稍微
8.“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中“曾”意思是()
A.曾经B.竟然C.增加D.姓
9.“邹忌修八尺有余”中“修”意思是()
A.修建B.学习C.长D.修饰
10.“朝服衣冠”中“朝”读音是()
A.zhāoB.cháoC.zháoD.zhu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有()
A.《说文解字》B.《康熙字典》C.《尔雅》D.《广韵》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有()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D.吾孰与徐公美
3.下列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有()
A.妻子B.国家C.战争D.勇敢
4.下列句子中,“以”作介词的有()
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以乱易整,不武
5.下列属于使动用法的有()
A.烛之武退秦师B.既东封郑
C.越国以鄙远D.阙秦以利晋
6.下列句中“于”表示被动的有()
A.而君幸于赵王B.内惑于郑袖
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下列属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的有()
A.名词作动词B.形容词作名词
C.动词作名词D.数词作动词
8.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的有()
A.何厌之有B.忌不自信
C.大王来何操D.夫晋,何厌之有
9.下列关于古代汉语语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A.词类活用现象较多B.句子成分省略现象普遍
C.宾语前置现象常见D.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10.下列属于古代汉语常用虚词的有()
A.之B.乎C.者D.也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沛公欲王关中”中“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太后之色少解”中“少”是“稍微”的意思。()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面”是名词作状语。()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美”是意动用法。()
5.“行李之往来”中“行李”古今意义相同。()
6.“越国以鄙远”中“鄙”是“把……当作边邑”的意思。()
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亡”是使动用法。()
8.“以其无礼于晋”中“以”是连词。()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于”表示“在”。()
10.“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中“殊”是“特别”的意思。()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
答案:常见类型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答案: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如“不吾知也”;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如“何厌之有”。
3.简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主要差异。
答案: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古代汉语一词多义现象更普遍;古今词义有变化,如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等。
4.说明古代汉语中“之”字的几种常见用法。
答案:作助词,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臣之壮也”;作宾语前置标志,如“何陋之有”;作代词,指代人或事物,如“爱共叔段,欲立之”。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20分)
1.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对理解文意有何帮助?
答案:词类活用能丰富语言表达,准确传达特殊语义。理解词类活用可深入把握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