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药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精选汇总
药理学
第⼀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理功能及病理状态,⽤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规律的学科
第⼆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及作⽤机制的⽣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的⽣理、⽣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药⽬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药⽬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的⽆关,并为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药浓度已降⾄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药量或最⼩药物浓度。
最⼤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效应不再继续增
强,这⼀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般采⽤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则强度越⼤。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的⽐⼩的药物安全。
受体:⼀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系
统,出发后续的⽣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
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个重要因素,
其调节⽅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竞争性。
第⼆信使:为第⼀信使作⽤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的信息分⼦。有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
⼦、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数学原理和⽅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
律。
解离型药物极性⼤,脂溶性⼩,难以扩散;⽽⾮解离型药物极性⼩,脂溶性⼤,易跨膜扩散。药物分⼦通过细胞膜的⽅式:滤
过(⽔溶性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载体转运(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滤过:药物分⼦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液体通过细胞膜的⽔溶性通道由细胞膜的⼀侧到达另⼀侧,为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绝⼤多数药物按此种⽅式通过⽣物膜。⾮极性药物分⼦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
细胞膜。也是⼀种被动转运⽅式,故⼜称被动扩散。
载体转运:分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强,或由于胆汁的
排泄量⼤,则使进⼊全⾝⾎液循环内有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称为⾸过消除。⾸过消除⾼时,⽣物利⽤度底,机体可
利⽤的有效药物量减少,要达到治疗浓度,必须加⼤⽤药剂量。
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的因素:药物的脂溶度、⽑细⾎管通透性、器官和组织的⾎流量、与⾎浆蛋⽩和组织蛋⽩的结合能⼒、
药物的PKa和局部的pH、药物转运载体的数量和功能状态、特殊组织膜的屏障作⽤等。
在⽣理情况下细胞内液的PH为7.0,细胞外液为7.4。由于弱酸性药物在较碱性的细胞外液中解离增多,因⽽细胞外液浓度⾼
于细胞内液,升⾼⾎液PH值可使弱酸性药物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降低⾎液PH则使弱酸性药物向细胞内转移,弱碱性药物
则相反。
肝药酶:]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的简称。
系,主要能催化许多结构不同药物氧化过程的氧化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
CYP450是⼀类亚铁⾎红素-硫醇盐蛋⽩(heme-thiolateproteins)的超家族,它参与内源性物质和包括药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docx VIP
-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检查细则一.doc VIP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pdf VIP
-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6)》.docx VIP
- (高清版)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pdf VIP
-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写2024B0).pdf VIP
- 2025年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考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个案护理.pptx VIP
- 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