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备课参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黛玉进贾府》备课参考

相关链接

·阅读“一语未了,只所后院中有人笑声……‘让他们去歇歇”’一段文字,思索以下问题。

1.在“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之后描写黛玉的心理,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那样细致地描写王熙风的服饰衣着?

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的容貌描写透露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为什么王熙凤夸黛玉之前,“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而且携着黛玉的手?

5.形容漂亮出众的词语许多,曹雪芹的词汇又特别丰富,为什么不让王熙凤用什么“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类的词,而说“天下真有这样端庄的人物,我今儿个才算见了”?

6.为什么王熙风不但夸黛玉端庄,而且夸她的气派?

7.王熙风的感情改变,转喜为悲,转悲为喜,都特别快,表现了什么性格特征?

8.为什么只写王熙凤问这问那,不写黛玉的答话?

9.作者为什么支配王熙凤迟到一步?

二、阅读“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也就不生别论了”一段文字,思索以下问题:

1.写黛玉听见“宝玉来了”时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作用?

2.“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这一肖像描写所用的比方,喻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透露贾宝玉什么性格特征?

3.黛玉与宝玉为什么都有眼熟之感?

4.《西江月》二词用什么手法揭示贾宝玉什么性格?

5.贾宝玉眼里的黛玉的容貌,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6.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为什么不再说“只刚念了《四书》”?

7.“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说明宝玉对传统思想持什么看法?

8.这个片断透露宝玉性格养成的环境是什么?

李振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2月

·旧红学的主要派别

旧红学家有案可查者不下二百,他们是把《红楼梦》看成是“情书”“经书”,或把《红楼梦》看成是“传记”“传人”,各执已见,从而形成各种派别。较有价值的主要评点派、索隐派和题咏派。

评点派

中国文学史的评点派起源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西游记》等,后来竟成了一个固定格式,卷首有批序、题词、读法、问答、图说、论赞等,每回有回前回后批的眉批、夹批、批注等。

最早学金圣叹评点《红楼构》的是脂砚斋,畸忽叟等。从道光年间到光绪末年,评点派大为活跃,书商大量出版经过“指责”“批点”“新评”的百二十回《红楼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护花主子、明斋主子、大某山民的指责,太平闲人的“读法”,读花人的“论赞”和“回答”。

索隐派

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所谓索隐即透过字面探究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派在乾嘉时期,经学考据风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学派。索隐派的主要手段是大作环琐的考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索隐派的开山鼻祖当推周春(1729-1815)。乾隆59年(1794),周春撰就至今见笔墨的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周春认为《红楼梦》“叙金陵张候家事也”。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不大。索隐派对后世影响较大的观点有“明珠家事说”(也称纳兰成德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亦称福临与小宛情事说),“排满说”等。

蔡元培(1868-1940)在1917年9月出版的《石头记索隐》一书中得出的结论是:“《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领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领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之状况。”

题咏派

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艳羡或感概要而言之,无非画饼充饥,借酒浇愁”(茅盾《关于曹雪芹》)。题咏派的诗词、赋、赞,有的抒发“荣华易逝人生如梦”的人生观,渗透着佛家的“色空”观念和“梦幻”思想;有的抓信书中的“风月繁华”和“爱情故事”大肆宣染所谓“繁华”之景和“香艳”之情,吐露出一种仰慕的一种思绪,有的怜悯宝黛钗,因未能给宝黛钗指出一条光明之出路,抒发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概!

乾隆时代的叶崇仑的《红楼梦题词》便是一个代表作:“即色即空,幻境荒唐人不识。情天恨海,黄土朱颜尽可怜。韶华难驻,几个聪慧能觉悟?曲度云屏,多少红楼梦未醒!”

旧红学家中,有一位既不是评点派,也不是索隐派、题咏派的重要人物,他就是王国维。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早年深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著有《红楼梦评论》。王国维是最早从哲学与美学的观点来指责《红楼梦》之艺术价值的红学家。王国维首先建立了以哲学和美学双重理论基础的文学指责体系,其次他提出辩妄求真的考证精神,使红学的探讨能脱离

文档评论(0)

152****8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