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中医适宜技术艾灸百会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断针针身折断。针具质量差、肌肉剧烈挛缩、体位改变、滞针、弯针、电针骤然加大强度等。态度镇静、保持体位、镊子夹出、外科手术、不作处理、定期随访。*D、晕针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冷汗、胸闷泛恶、精神萎倦、脉象沉细;严重者会发生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体质虚弱、精神紧张、劳累大汗饥饿大泻大出血后、体位不适、手法过重。停止针刺、起针、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保暖、饮温开水、刺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温灸百会气海关元。*E、血肿青紫色、肿胀疼痛。刺伤小血管。自行消退、先冷敷再热敷、局部按揉。F、后遗感酸痛、胀重、麻木。手法过重、留针过长。局部循按、艾条灸。*G、刺伤脏器创伤性气胸——自行吸收、对症处理、立即抢救(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胸腔穿刺抽气减压、输氧、抗休克)刺伤心、肝、脾、肾、胆、膀胱、肠胃、大血管——卧床休息、止血药、局部冷敷、急救。刺伤脑脊髓——哑门、风府、风池、颈1~2夹脊(延脑),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间穴位(脊髓):安静休息、抢救(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昏迷)。刺伤神经干——感觉运动障碍、灼性疼痛、肌肉痉挛或挛缩。*灸法作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2011年4月1日10:00*针灸疗法*一、概念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包括针刺和艾灸,都属于中医外治范围。针刺就是采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运用各种方法激发经气,以调整人体功能,治疗疾病;艾灸则是采用艾绒等各种药物以烧灼、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也是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取得治疗效果的。*?

二、经络腧穴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应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腧穴是脏腑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包括经穴、奇穴、阿是穴。

******毫针的结构毫针的结构: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毫针的规格:一般临床以25~75mm(1~3寸)长和28~30号(0.32~0.38mm)粗最为常用。针尖:有无钩曲或发毛;针身:有无粗糙、斑剥锈蚀或折痕;针柄:有无松动。*针法练习第一步:在纸垫上练针;第二步:在棉团上练针;第三步:在身上练针;要求:进针无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锐、针感出现快。*病人的体位体虚、病重或精神紧张的病人,尽量采用卧位。临床常用体位,以卧位和有倚靠的坐位为主。*??定穴和消毒定穴:用手指按压,病人痠胀感应较明显处一般即为腧穴之所在。消毒: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灭菌:针具器械、医生的手指、病人的施针部位。针具器械:高压蒸气灭菌法。医生的手指:肥皂水洗刷;酒精棉球涂擦。病人的施针部位:75%酒精棉球擦拭,从中心点向外绕圈。*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爪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角度:直刺、斜刺、横刺(15~250)。方向: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所达组织结构、病痛部。深度:年龄、体质、部位、病情(阳证、表证、新病宜浅)、时令(春夏宜浅)。

*?基本手法提插法:上下、进退;捻转法:前后、左右。(180~3600)*辅助手法循法: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弹法:用手指轻弹针尾。刮法: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轻刮针柄;或用食、中指抵住针尾,以拇指指甲轻刮针柄;或以拇、食指指甲从下向上轻刮针柄,称“旋刮”。摇法:直立或卧倒针身轻轻摇动针体。飞法:拇、食指一捻一放。震颤法:小幅度的快速颤动。*治神与得气《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终始》:“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标幽赋》:“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铒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留针候气、循弹催气、补益经气)*手法的轻重“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留针与出针留针:30分钟。出针:左手用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退出。

????*针刺宜忌乳中、脐中、小儿囱门不宜;孕妇(

文档评论(0)

jk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