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面积约425万平方米。
2022年2月16日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旅游景区全称为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是由石峁遗址和高家堡古城组成,此外还包括石峁博物馆。
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200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9月,通过对陕西石峁遗址的遗存物取样并进行碳14年代测定,初步确定了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间。2021年10月18日,石峁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文物部门曾于1976~1981年对该遗址进行过初步发掘,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葬等,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尤以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
并发现了古城址。石峁遗址玉器的出土可上溯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出土的玉器已散佚海外,被欧美几家博物馆入藏。2015年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石峁遗址发现有菱形眼纹、石雕人面。
考古学家现场考察后一致认为,石峁遗址是一处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史前石城遗址,比已知的山西陶寺、浙江良渚的城址都要大,是4000年前中国面积最大的古城址。
根据考古发掘初步判断,石门、石墙与石峁遗址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的年代相一致,但整个石城址的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00多万平方米、陶寺遗址270万平方米等已知城址的面积,可谓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
此外,考古队考古发掘了外城的东门址,其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现了迄今保存最早的壁画、部分玉器和大量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的陶器残片等重要遗物。
专家初步认定石峁城址应当始建于龙山中期,延续至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这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考古处、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40余位考古专家纷纷用“震撼、兴奋、石破天惊”等词汇来评价这一重大考古发现。
专家认为,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石峁石城是北方石筑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也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视野。
2016年以来,石峁考古工作的重点就集中于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邵晶在会议上以主题报告的形式向大家公布了皇城台考古的最新成果:70余件石雕是在对皇城台台顶“大台基”南护墙的发掘清理中发现的,其中20余件被发现时依旧镶砌在南护墙的墙面上,其它多发现于南护墙墙体的倒塌堆积中。
最新的发现,是两件神面纹圆型石立柱,其中一件直径约50厘米,高近1米,现场可以看到为固定它而在地面上埋设的石围圈。立柱上的神面图案前后两面对称,造型夸张;石柱顶部还有清晰的对称纹饰和小凹坑。神面纹圆型石立柱出现在夹墙与南护墙两者间形成的9米宽的夹道中。
这夹道相当于我们现在举行大型活动时,特意设置的比较隐蔽的廊道,人们必须经过这个夹道才能转到西护墙的中部,正式登上“大台基”。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这种夹道的设计是汉唐宫殿建筑才具备的要素,没想到在4000多年前的石峁就有了雏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