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12.*石钟山记;
1.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已有文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本文语言之美。
2.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发扬独立思辨、质疑、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
3.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段落内容,在把握段落内容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是如何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
4.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及行文富于曲折变化的写作特色。;
每一个中国人,差不多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在不同的时间里,与苏东坡相遇。他柔情又豪放,苦涩也坦荡。顺境与逆境,儒家与道家,出世与入世,他都经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他都体验。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他的文学,几乎包含了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所有主题:有孤独,有相思;有柔情,有豪放;有挫败,有挣扎;有苦涩,有洒脱。于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轼相遇。;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赏读·引入研习情境;擦净你的“窗户”
一对年轻的夫妇对面搬来一户新邻居。第二天早上,当他们吃早饭的时候,年轻的妻子看到了新搬来的邻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对丈夫说道:那些衣服洗得不干净,也许那个邻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许她需要好一点的洗衣粉。丈夫看了看妻子,沉默不语。
就这样每次邻居洗衣服,妻子都会这样评论对方一番。
大概一个月后,年轻的妻子惊奇地发现,邻居的晾衣绳上居然悬挂着一件干净的衣服,她大叫着对丈夫说:快看!她学会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谁教会她这个的呢?
;她的丈夫却回答道:我今天早上一大早起来,然后我把玻璃擦干净了。
【赏析】在我们作出判断之前,首先要看一下你的窗户是否干净。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取决于眼前窗户的纯净度。在我们作出任何评判之前,我们应该检查自己是否客观,是否能看到对方好的一面,而不仅仅是找出问题审判对方。所以请务必擦净你的“窗户”。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欧阳修一起创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苏轼也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也是宋代著名画家,“湖州竹派”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清新自然,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他的词开一代豪放词风,他对题材、意境、风格、技巧等进行大胆创新,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木石图》等。
;[《石钟山记》评价]
议论,天下之名言也;笔力,天下之至文也;楷法,天下之妙画也。
——南宋·刘克庄
通篇讨山水之幽胜,而中较李渤、寺僧、郦元之简陋,又辨出周景王、魏庄子之钟音。其转折处,以人之疑起己之疑,至见中流大石,始释己之疑,故此记遂为绝调。
——明·杨慎
风旨亦自《水经》来,然多奇峭之兴。
——明·茅坤
;
记山水,并悟读书观理之法,盖臆断有无,而或简或陋,均非可以求古人也。通体神行,末幅尤极得心应手之乐。
——清·沈德潜
以“心动欲还”,跌出“大声发于水上”,才有波折,而兴会更觉淋漓。钟声二处,必取古钟二事以实之,具此诙奇,文章妙趣,洋溢行间。
——清·刘大櫆
;
2.探寻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经湖口县,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辨石钟山记
[唐]李渤
《水经》云:“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枕潭际,影沦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冠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
;基|础|梳|理;
二、通假释义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2.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三、一词多义
;名词作状语,乘船,坐船;中间是空的;内心惊恐;六、文言句式
1.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
2.此世所以不传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3单元 9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3单元 9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4单元 3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5单元 乡土中国 文化自觉.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6单元 10 劝学.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6单元 10 师说.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6单元 11 反对党八股.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6单元 12 拿来主义.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6单元 13 读书:目的与前提.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6单元 13 上图书馆.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