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基本概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泉州大开元寺深度讲解

开元寺从建成,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建立,起初的名字并非叫“开元寺”,而叫莲花寺。

取名莲花寺是因为在公元686年,我们现在所在的开元寺址属于一位唐代大财主黄守恭的大桑园。某天,他梦见一和尚乞地建寺,心中不舍,便有意作难说:“须三日内见桑树开出白莲花方可。”谁知三天后满园苍绿桑树竟然盛开如雪白莲,遂被感化。毅然献地结缘。僧人匡护禅师即主持建寺工作,取名“莲花到场”。后改名“莲花寺”,又被雅称为“桑莲法界”。

随后,莲花寺几度改名,唐长寿元年即公元692年,改名兴教寺,唐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更名龙兴寺。

到了唐开元26年(739年)唐玄宗下昭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到了元代至元22年(1285年)合120院为一禅刹,始称大开元万寿禅寺。

开元寺现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同时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福建省十佳风景区。在八闽大地上,兼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者。唯此一寺。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紫云屏、天王殿、拜亭、东西两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至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本生院,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西翼有安养院和水陆寺。

紫云双塔

开元寺最有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它的双塔,亦称紫云双塔。

东塔名“镇国塔”,高48.27米,西塔名“仁寿塔”,高44米,分五层,立四门,设四龛,双塔系花岗石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耸立于拜亭两侧的广场中,相距约200米,东西对峙,巍峨壮观。

但东西双塔并非同时修建,且修建之初也并非如我们现在所见的一样是石塔,而是经过木塔、砖塔,最后成为了两座石塔。

东塔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文称禅师化募建成,木制,共五层。到了北宋天禧年间(公元1017年-1021年)改建为十三层。但到了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和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经历了两次火灾,于是就改为砖塔,共七层。到了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由砖塔改为石塔,直到淳熙十年(公元1250年)竣工。

西塔建于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由王审知建成,木制,共七层,同于于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和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经历两次灾毁,于是改为砖塔。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1237年),再从砖塔变为石塔,西塔还比东塔早十年造成。

每座塔身虽重达一万余吨,但每层采用纵横交错的叠砌法,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符合力学原理,经历700多年风雨侵袭,依然屹立不倒。

开元寺双塔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审度,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特有的标志。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登塔远眺,但是双塔精美的浮雕,却值得仔细观赏。

东塔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嵌有37方佛传国的辉绿岩浮雕石刻,系宣扬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本行故事,表现他生前的功德和出世以后度化的事迹。塔分五层,应佛教五乘之说。

西塔的人物雕刻有金刚神将和罗汉、高僧菩萨,但没有佛像。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这些人物浮雕中,竟然出现了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有胡子的男性观音和《大唐三藏经诗话》里的行者形象。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于唐垂拱二年,与寺同龄。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之瑞,故称紫云大殿。殿外高悬桑莲法界榜书匾额,应对了“桑开白莲”的传说。

大殿经过历代重修,现存为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通高20米,面阔九间,进深六间,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

大殿石柱桁梁复杂精妙,重檐斗拱工艺高超,花草图案丰富多彩。人物神像造型生动,许多浮雕带有古印度教的痕迹。

此外,我们可以观察下殿前月台的须弥座,上面有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的历史见证。

但我觉得大雄宝殿中最值得一看的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这在国内古建筑中十分罕见。与大雄宝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又是研究闽南古乐南音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

殿内石柱和桁梁的结合处,有两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身影华丽,色彩斑斓,舒展双翅的天女,这些天女梵文称为频伽(即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她。

频伽半隐于柱榫,昂首挺胸,短衣半袒,璎珞圈颈,双臀伸展,手捧文房四宝,珍贵贡品或管弦乐器,均似翩然起舞。

频伽不但给人以美的世术享受,而且是用来代替铺作和斗拱,依托粗大的桁梁,将装饰艺术和实用价值结合得完美无瑕,真是巧夺天工。

走到大雄宝殿后廊,你会看见有一对富有异国情调的十六角形辉绿岩石柱。这对印度石柱,雕刻着二十四幅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草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