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唐诗写作教学本课件聚焦唐代诗歌创作、鉴赏与写作技法,适用于初高中语文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通过系统学习唐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创作技巧,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什么是唐诗唐朝(618-907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代诗人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唐诗作品近49,000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极高。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李商隐等数百位著名诗人2艺术特色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唐诗的历史背景1初唐(618-712)政治稳定、经济复苏,诗风承袭六朝,以宫廷诗为主,代表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2盛唐(713-765)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风豪迈开放,充满盛世气象,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等。3中唐(766-835)安史之乱后社会变革,诗风趋向现实主义,关注民生,代表诗人有白居易、韩愈等。4晚唐(836-907)政治衰败、藩镇割据,诗风忧郁颓废,多愁善感,代表诗人有李商隐、杜牧等。科举制度的完善使诗歌成为士人必备技能,促进了诗歌的普及与发展。唐代对外交流频繁,接纳外来文化,丰富了诗歌内涵。
唐诗分类总览按体裁分类1古体诗:形式自由,句式灵活,字数不拘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律诗:八句,五言或七言,讲求对仗和平仄绝句:四句,五言或七言,形式短小精悍按题材分类1山水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2边塞诗:描写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气势雄浑3咏史怀古诗:借古抒怀,寄托情感4爱情诗:表达思念和爱恋之情
古体诗简介古体诗是唐代继承汉魏六朝诗歌传统的一种诗体,其形式较为自由,不受严格格律限制,具有以下特点:句数不限,可长可短字数灵活,句式多变押韵较自由,但仍重视声律不要求严格对仗语言气势磅礴,情感丰富奔放代表作品: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该诗纵情抒发,气势豪迈,体现了古体诗的特点。
近体诗简介绝句仅四句,五言或七言形式短小精悍,意境凝练如王维《鹿柴》、杜甫《绝句》五言律诗八句,每句五字讲求平仄和对仗如王维《山居秋暝》七言律诗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要求严格如杜甫《登高》近体诗兴起于唐代初期,盛行于唐代中后期,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体裁。它对诗歌的格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要求,体现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成熟和高度规范化。
律诗创作的格式要求律诗基本格式八句成篇,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五字(五律)或七字(七律)第二、四、六、八句押韵,用平声韵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平仄规则律诗平仄基本格式(以粘头首句平起为例):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注意:二四不同居,一三五不连
绝句创作的结构特点绝句的基本特点四句成篇,结构紧凑五言或七言第二、四句押韵可分为起、承、转、合意境凝练,言简意丰绝句虽然形式短小,但可表达丰富内容,被誉为小中见大的艺术。点睛手法绝句的尾句往往运用点睛技巧,点明主旨,升华全诗:《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末句独钓寒江雪既是画面的点睛之笔,又暗示诗人心境,一句双关。
唐诗的韵律美押韵诗歌每个韵脚用同一韵部的字,使诗歌朗读起来音韵和谐。律诗多用平声韵,偶尔用仄声韵。对仗两句在词性、字数、结构上相对应,形成工整的语言格局。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平仄汉语声调的配合,如交响乐的节奏,使诗歌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节奏五言诗多为二三节奏,七言诗多为二二三或四三节奏,增强音乐感。唐诗的语言美学成就体现在声律和谐、语言凝练上,使其读来琅琅上口,朗朗成诵。这种音乐美是唐诗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特征。
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形象手法1比喻:以熟悉事物比拟陌生事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拟人:赋予自然物人的特征春风又绿江南岸3夸张:扩大或缩小事物特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结构手法1对比:并置对立事物或现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虚实结合:实写景物,虚写情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3用典:引用历史故事或典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典型的意象选择柳象征春天、离别之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月象征思乡、团圆、孤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边塞象征壮志难酬、报国热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舟象征漂泊、孤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诗的常见主题1宇宙人生哲理思考人与自然、生命意义2社会现实关怀反映民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