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考点学案: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docxVIP

高考历史专题考点学案: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融入选必1第1、5课)

1.中央:加强君主专制(二府三司制)

背景

①960年,赵匡胤建立政权,定都东京,史称北宋。②唐后期相权膨胀

机构

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

分工

行政

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财政

设三司使,称“计相”

分工

军政

设枢密使掌调兵权,设“三衙”掌统兵权,统调分离

监察

①设御史中丞和知谏院。

②台谏合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御史的监察权

特点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提醒

隋唐三省六部制属于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北宋二府三司制属于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

2.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

①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未统一全国)。②吸取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武将干政的教训

措施

收精兵

军政

①兵权收归中央。②地方精兵编入禁军。③更戍法:禁军定期换驻地

夺其权

行政

①派文官出任知州。②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③节度使渐变为虚衔

制钱谷

财政

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定监察

设路级机构四监司(含转运司)

三级制

先二级制,后增加路(先监督地方),后形成路、州、县三级制

特点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措施

剥夺军权

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分散军权

①调兵权:枢密院(文官)。②统兵权:三衙(武将)。③更戍法:禁军定期换防

选官制度

提倡文治,扩大科举录取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特点

文人治国,文官政治(详见下文第5点)

4.宋初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

①强化中央集权,有效预防内部动乱,解决长期藩镇割据。

②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③扭转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消极

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

②逐步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③增加财政支出,减弱军队战斗力

5.宋代文官政治

概念

是指宋代以文官为主的政治格局,形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模式

成因

政策

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的社会地位

经济

土地私有制发展迅速,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空前加强

选官

完善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途径,向全社会开放,士大夫阶层崛起

教育

官学、私学及印刷术发展,促进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提高

进步

中央

扩大统治基础,强化皇权和政权稳定

地方

消灭地方割据的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官员

促进政令统一,提高官僚集团的素质

社会

培育独树一帜的政治文化,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文化

形成重视文化的风尚,促进文化繁荣

局限

①政出多门,易出现朋党之争,效率低下。②冗官冗费增多,财政拮据。③出现文官独裁现象,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6.宋代科举制完善

特点

①全面完善,注重公平公正。②向全社会开放。③录取人数大增。④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表现

考试程序

殿试成为定制,确立三级考试制度

主考差遣

主考官不固定,实行临时差遣制度

考试规范

创立锁院、弥封、誊录等制度

参与范围

不讲门第出身,工商杂类自可应试

考试内容

从重诗赋到重经义、策论

考试结果

直接授官,录取人数大增

视角1宋代政治制度发展(2024安徽高考)

史料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田子茂出生于山西忻州一普通农家,幼“颖异于群儿”“稍长则便能武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先为保甲体制下的保丁,后赴京应试,“天子临轩试之,中第一”,得以“补三班差使”。哲宗绍圣二年(1095)前后,先后担任泾源路第四将队将、鄌延路经略司准备差使等职。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因受改革派吕惠卿之案牵连,一度入狱,后无罪释放,被任命为“绥德军暖泉寒主”。徽宗崇宁四年(1105),在宋军收复银州(今陕西榆林南)战事中立有军功。徽宗政和四年(1114)去世,享年56岁。

田子茂的生平是宋代某些历史场景的再现。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12分)

答案:示例:从田子茂的个人生平看北宋制度。(2分)

首先,宋朝大力发展科举,积极提倡文治。田子茂出生于一普通农家仍能赴京应试,充分反映了宋朝科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科举向全社会开放的史实,形成“取士不问家世”。(2分)

其次,宋朝崇文抑武。田子茂“稍长则便能武事”,但他依然选择赴京应试,这说明科举才是正途。后来科举“中第一”,以一文官的身份担任武将职位,这反映出政府的崇文抑武政策和观念。(3分)

1105年,田子茂在宋军与西夏作战并立有军功,这反映了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列,民族政权之间有争战,从“收复”一词中可以看出西夏主动出兵,北宋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边防压力较大。(3分)

田子茂的生平再现了北宋的某些历史场景,今天,我们能从他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