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名校模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一.docxVIP

2025年3月名校模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一.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3月名校模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一

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一模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甚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节选自苏轼《答李端叔书》)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无乃闻其声不A考其情B取其华C而遗其实乎D抑将又有取E于此也F此事非G相见不能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文中为考察之意。与《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的“考”意思不同。

B.扁舟,名词作动词,乘坐扁舟。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用法相同。

C.旬朔,古时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初一叫“朔”,《赤壁赋》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五。

D.“因取经、传……”中的“因”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石坐》中“因之以饥馑”的“因”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为应举而读书,进士及第,因科号为“直言极谏”,所以将其作为自己的职责,但却因此获罪。

B.苏轼认为自己“论利害”“说得失”,这是制科造成的习气,并用候虫时鸟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事理。

C.秦观年少时,把本应读书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饮酒交游上,荒废了学业,后来追悔不已。

D.秦观因在读书方面心存遗憾,后从《齐史》中受到启发,摘录历代典籍中“可为文用者”编辑为《精骑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2)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14.材料一中苏轼“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材料二中秦观“从滑稽饮酒者游”,同为“游”,二者这样做的原因有什么不同?(3分)

湖北省圆创联盟2025届高三三月联合测评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帝践阼之初,柱国沛公郑译请修正雅乐,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博士何妥等议之,积年不决。译因龟兹人苏祗婆善琵琶,始得其法,推演为十二均P、八十四调,以校太乐所奏,例皆乖越。译又于七音之外更立一声,谓之应声,作书宣示朝廷。与邳公世子苏夔议累黍定律②。

时人以音律久无通者,非译、夔一朝可定。帝素不悦学,而牛弘不精音律,何妥自耻宿儒反不逮译等常欲沮坏其事竞为异议各立朋党;或欲令各造乐,待成,择其善者而从之。妥恐乐成善恶易见,乃请帝张乐试之,先白帝云:“黄钟象人君之德。”及奏黄钟之调,帝曰:“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妥因奏止用黄钟一宫,不假余律。帝悦,从之。

时又有乐工万宝常,妙达钟律。译等为黄钟调成,奏之,帝召问宝常,宝常曰:“此亡国之音也。”帝不悦。宝常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损益乐器,不可胜记。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苏夔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宝常乐竟为威所抑,寝不行。武汉乐学教育

及平陈,获宋、齐旧乐器,并江左乐工,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内十四调,宾祭用之。仍诏太常置

文档评论(0)

AF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