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xVIP

四川广元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广元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日:“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汉文帝

A.加紧对农民控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实施了严刑苛法 D.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的“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表明汉文帝重视农业,田赋在汉高祖的十五税一的基础上减半,实行三十税一。据此可知,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故D符合题意;加紧对农民控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与汉文帝的统治政策不符,排除B;实施了严刑苛法与汉文帝的统治政策不符,排除C。故选D。

2.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汉时期,司马迁忍辱负重之下著成《史记》。故D符合题意;“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均与司马迁不符合,排除A和B;“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是受辱之前,排除C。故选D。

3.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的一次高潮。社会动荡不安使门阀士族走向衰落。北方居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连年的征战,人们渴望和平。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故C正确;连年的征战使北方居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AB比较片面,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错误;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故D错误。综上故选C。

4.公元6世纪晚期,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

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了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C.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了西域 D.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了唐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公元6世纪晚期,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指的是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B项正确;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当时南方还有陈朝,排除A项;唐太宗发兵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了西域,该时间是在7世纪,与题干所给时间“公元6世纪晚期”不符,排除C项;589年,杨坚灭掉陈朝,隋朝统一了全国,因此,D项“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了唐朝”的叙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有学者认为:“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主要表明该“制度”

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隋唐时期教育的发展

C.实现了公平选拔人才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可知这种制度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官僚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教育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实现了公平选拔人才表述太绝对,只是相对公平,排除C项;宋朝的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排除D项。故选A项。

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去世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镜子,“他”是()

A.杜如晦 B.魏征 C.姚崇 D.骆宾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逐渐形成“贞观之治”局面。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去世后被唐太宗怀念,B项正确;杜如晦是唐朝宰相,和房玄龄并成为“房谋杜断”,排除A项;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排除C项;骆宾王是唐初诗人,排除D项。故选B项。

7.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

文档评论(0)

果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