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VIP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篇名句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

(2)宗庙会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屈原《离骚》)

(4)《赤壁赋》中苏轼扣舷而歌,寄托自己理想情怀的一句是????,????。

(5)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荀子·礼论》)

(6)学问之道无他,????。(《孟子·告子上》)

(7)“有司”是指。

二、语言文字运用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究天人之际,就是研究“天”与“人”的关系

②但在古代,除了自然之天外,还有意志之天,即上帝

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今天看来,天人关系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⑤命运之天,即某种具有循环周期的天道

⑥得天下就是得天命

A.④①②③⑤⑥ B.①⑤③⑥④② C.④③②①⑥⑤ D.①④③②⑤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我们在讨论“家”的定义时不能不看到,除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外,家庭无疑也受到礼和道德社会行为规范这些人们观念内容的约束。“家”是一种观念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种个人心态上的体验和感受。奥地利历史学家迈克尔·米特罗尔所著《欧洲家庭史》中所说:“不受印象和观念的影响,将家庭当作一个专业研究的主体去考虑是不可能的,同时,不唤起读者个人经历和个人问题的记忆而描述家庭也是不可能的。”这种“印象和观念”有两方面的内容,除了研究者和读者自身外,更为重要的是古人对家的印象以及影响社会风尚的家族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是家族的形态和制度的反映。

②由于世家、供养之家结构小的关系,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也常常表现出相应的心态,“妻儿父母”是汉人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从普通人到帝王,都表现出很强的室家观念。

③汉人常常提及“人情”。人情即重小家、顾念父母妻儿。汉初赵相贯高坦言:“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汉武帝对方士说过:“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除了得道升仙的诱惑外,帝王也羁绊于恋妻子的世俗人情。汉高祖起兵,投书沛中父老陈述利害:“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城中即应高祖之命而降。昆阳之战前,绿林军见莽军强盛,“皆惶怖,忧念妻孥”,光武斥责说:“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一句话激怒了众将。由于人情之所在,“妻子保堂室,使我无百忧”,是人们常见的心态。

④汉人顾及小家、顾念妻子,而不重大家,不重宗族的利益。主父偃扬言:“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他怨父母、怨昆弟、怨宾客,唯独不及妻与子,也确实代表了一些人对家、对族的看法。如主父偃之流做事不顾家族利益、不顾诸室安危者并不是个别的。新莽末年,刘秀兄弟起兵,南阳刘氏“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追随刘氏兄弟的李通,为应“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之谶而求富贵,成功之日,却付出了其父李守在长安之家、南阳兄弟、门宗六十四人被杀的代价。邓晨追随内弟刘秀起兵,新野邓氏冢墓被焚,“宗族皆恚怒”。这样“捐亲戚”求富贵的人并不是少数。

⑤汉人求进取的心态往往溢于言表,不加掩饰。观《史记》和两汉书中的人物,各色人等,不论贵贱,不分男女老幼,“大丈夫”“鸿鹄之志”“富贵毋相忘”等豪言壮语常挂在嘴边。项、刘见秦始皇帝,项羽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雄心,刘邦有“大丈夫当如此”的感叹。为人佣耕的陈胜有“鸿鹄之志”,“贫不事事”的陈平也有“得宰天下”的志向。女子薄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兒姊妹间也有“先贵毋相忘”之约。刘邦自己有“大丈夫”之心,激励属下为自己卖力时也常言此,对自己不太喜欢的儿子惠帝也寄予鸿鹄之望,为戚夫人而悲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⑥好大言、尚武求富贵的精神状貌,是与当时社会等级流动的活跃有关,而等级流动的活跃与否,又与其所处时代的家族结构和观念紧密联系。汉人只重小家不重族氏,因此也不重等级和出身。补《史记》的褚先生说:“丈夫龙变。《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这段话是当时社会等级流动活跃的生动写照。褚先生又说:“士不必贤世,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将“丈夫龙变”与不必“贤世”“贵种”联系在一起,正是当时人们的室家观念对社会的精神面貌产生影响的根由。小家既是系累,也易摆脱。汉代的族制不发达,使得个人的约束性也少,故而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豪放有活力,个人进取心强,好大言,重气尚武。

⑦到了魏晋时代。个人的和小家庭的室家观念已为强调大家族利益的族类意识所取代。人们以家族为本位,重视门第观和血统论。这一时期人们的出仕或免役都是以“族”或“门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