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VIP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蒙古金斯太遗址(距今约3万年—1万年)出土了大量石核、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制品,其中部分石器采用勒瓦娄哇技术(旧石器时代中期流行于欧亚大陆的先进打制技术)打制而成,形制规整且刃部锋利;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人类用火遗迹与动物骨骼化石。这反映出该遗址()

A.狩猎采集经济的成熟形态 B.石器制作技术的区域交流

C.早期农业生产的工具革新 D.社会组织呈现阶级化趋势

2.表1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些国家变法()

表1战国时期魏国、楚国、秦国变法的部分措施

国家

变法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推行“尽地力之教”,鼓励精耕细作

楚国

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裁撤冗官

秦国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

A.注重强化国家社会治理 B.侧重削弱贵族经济特权

C.以恢复周礼为核心目标 D.旨在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3.据记载,6世纪丝织技术传入东罗马帝国后,丝织业在帝国境内发展迅速,但东罗马帝国初期生产的丝绸在质量上远不及中国,且在染色技术、图案设计等方面长期模仿中国风格。直到11世纪,东罗马丝绸才逐渐形成以几何纹样、宗教题材为主的独特风格,并通过地中海贸易销往欧洲各地。中国丝织技术的传入()

A.直接推动东罗马帝国实现技术超越 B.促进技术传播与文化创新的融合

C.引发东罗马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D.使地中海地区成为丝绸生产中心

4.有学者认为:“自魏、晋以来,以农耕为基本产业之中原地域,渐参入北方牧畜业之势力,在中原经济生活史之进程上,实可称为逆转也。”在耕作方法上,已流入“极粗放”的境地。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经济转型驱动农耕技术升级 B.游牧经济冲击中原农耕体系

C.政府调控促进农牧经济融合 D.农牧交织引发社会结构嬗变

5.图1所示是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唐代药师七佛图》壁画。画面上方是七位表情不同,衣饰不同,姿势不同的药师佛,在药师佛的面前,中华灯楼与西域灯轮交相辉映,由二十八位不同肤色的民族乐工组成的乐队,正使用中原和西域的乐器进行演奏,同时,两对天人挥巾帕献胡舞。该图展现了唐代()

图1

A.佛教艺术臻于成熟 B.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C.中医药学长足发展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6.《金史·兵志》记载:“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另载,金熙宗时期“又罢辽东汉人、渤海猛安谋克承袭之制,浸移兵柄于其国人”。由此可见,猛安谋克制的设置()

A.强化了女真政权的军事集权 B.消除了民族统治的差异性

C.开创了兵民合一的管理模式 D.推动了金朝的封建化进程

7.史料记载:李之藻跟随利玛窦学习,深研历算,主持翻译《圜容较义》《同文算指》等西学著作,并上疏称西学为“真修实学”。李之藻还将西方天文仪器与中国传统历法结合,参与修订《崇祯历书》。李之藻对待西学的态度体现了()

A.全盘西化的激进立场 B.中体西用的实践探索

C.华夷之辨的保守观念 D.文化会通的开放心态

8.清代晋商常以“利以义制”为经商准则,如晋商巨族范氏因在市场交易中不欺骗他人,恪守诚信而声名显著,并在灾荒时捐银赈灾,设粥厂救济灾民;晋商票号制定“重信义,除虚伪”的号规;此外,晋商常出资修建文庙、资助科举。这些现象反映出,清代晋商()

A.借助儒家伦理强化商业垄断 B.以义利合一推动商业秩序构建

C.突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D.通过文化认同扩大市场占有率

9.京师同文馆创立于1862年,初以培养外交翻译人才为目标,仅设英文馆;后因洋务运动需求,陆续增设算学、天文、物理等课程,并引入国际法、经济学的内容。至19世纪80年代,其办学宗旨从单一语言教育转向“西文”“西艺”“西政”综合培养。这种变化反映了()

A.洋务派的实践深化 B.维新派的政治诉求

C.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D.清末教育体制转型

10.民国时期大量沿海民众迫于生计“下南洋”。1922—1939年,移居东南亚的华人就超过500万。他们将闽南、潮汕等地的方言、妈祖信仰、传统节庆习俗带到东南亚,并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娘惹菜、娘惹服饰等独特文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殖民扩张加剧人口流动 B.区域经济差异逐渐缩小

C.人口迁移推动文化传播 D.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挑战

11.1983年3月,中共中央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委员会,截至1985年底,全国有98项“五讲四美三热爱”优秀青年工程受到共青团中央表彰。其间,南京、宁波等城市的中小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宣传。这些做法主要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