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分析古诗中常见的“杨柳”这一意象包含的情感。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分析古诗中常见的“杨柳”这一意象包含的情感。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柳”常常代表着浓浓的春意,而且年年复年年,总是绿意葱茏,但是人事变迁,沧海桑田,无有定数,所以“柳”又会引发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盛衰无常的感慨与伤痛。
分析古诗中常见的“杨柳”这一意象包含的情感。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因“柳”常种于檐前屋后,故在古诗中又常有着故乡的意味。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因为柳与“留”、“丝”与“思”读音相同或相近,垂柳的依依又让人联想到依依不舍,因此古人以’表达离别之意和思念之情。
12学会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艺评论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理解“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不同意味,34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体会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提升鉴赏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林庚,字静希,是我国当代知名的学者、诗人及文史学家。他于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中文系,并在同年推出了自己的首部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曾担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以及《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古典文学专著。
作者介绍在唐诗与楚辞的研究领域内成就显著,他提出了知名的“盛唐风貌”概念。年轻时,他是“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中的一员;到了晚年,则成为“北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的一员。担任北京大学诗歌中心主任。作为一位知行合一的学者兼诗人,他被誉为“喧嚣时代的隐逸者”。皎如白雪,煦如阳春。——吴组缃
作者介绍北大学子葛晓音所有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称赞他气质超脱,浑身散发着一种清雅之气。他确实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他的超脱似乎源于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介入……尽管本世纪有许多才情与学识兼备的杰出人物,但像林先生那样,诗情与理性在创作与学术中相互交融,并塑造出独特风格的大家,实属罕见。他抬起头,微微含笑,望着屋宇的东方,目光中有坚毅,有安详,有回忆,有思索,有自足,有憧憬。
解题“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艺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初读课文筛选信息关键句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关键词
理思路①总结句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②注意“可是”“而”等词语体现的句间关系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③反复出现的句子、谈论的对象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字上。④结尾句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⑤过渡句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⑥上段尾句——过渡句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在触感上是干燥的。⑦独立成段的句子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初读课文理思路发现问题(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木叶”是为诗人所钟爱的艺术形象。分析问题(4-6段)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解决问题(第7段)总结全文,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作者说:“‘木叶’之于‘树叶’,不过只是一字之差。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试用表格的形式来分析“木(叶)”与“树(叶)”。
填写下表,区别“木(叶)”与“树(叶)”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情感)木(叶)树(叶)
1品读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思考诗句中“高木”与“高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树叶变黄扫:风大、猛烈树叶多,密密层层、起伏不平悲风:强劲的风
叶子越来越少,“落木千山”的空阔。高木空阔
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越绵密,感情越饱满。高树饱满
2“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pdf VIP
-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 VIP
- 2023年安徽省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低Cu反应堆压力容器钢辐照脆化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pdf VIP
- 2025湖北武汉市江岸区招聘社区干事2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docx VIP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2024.pptx VIP
- 申请出国签证事项表-四川大学.doc VIP
- QB∕T 5368-2019 家用制氧机(可复制版).pdf
- 长沙城投集团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方法.doc VIP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如果有个别试卷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人,告知试卷全称,本人将下架删除,敬请谅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