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eq\a\vs4\al(2022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历史)eq\a\vs4\al(2022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历史)
板块一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解析:选C。依据图示可知,商与西周政治重心位于黄河流域,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长途运输成为必要,南北方联系由此加强,C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比较珍贵且坚韧度不够,未广泛用于农业,排除A项;当时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排除B项;地图未标示统治区域,无法得出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的结论,且青铜铸造的繁荣主要缘于技术进步等因素,地理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2.解析:选A。“从周”是指孔子推崇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中的“封建”是指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指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采纳,儒学独尊的地位确立,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涉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
3.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B项正确。A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能推出内蒙古地区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项;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
4.解析:选B。材料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描绘了统治者清静无为,人民休养生息,没有受到统治者太多干预的情景,结合所学可知,这与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思想接近,B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以德治国,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A项;韩非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主张法治,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C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5.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说明田齐法家主张用法治来治理国家;“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田齐法家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育百姓,不然就不完善。材料观点体现出田齐法家用法制来治理国家,用礼节来教育百姓,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尊法敬天,排除B项;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法家主张以法为主,同时存礼,排除D项。
6.解析:选C。根据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出于屈原的文学作品《离骚》,屈原的作品充满对家国的炽热情感和深切忧念,C项正确。墨子代表中下层平民的利益,与毕生追求“美政”不符,排除A项;韩非是法家代表,主张严刑峻法,排除B项;杜甫是唐代诗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7.解析:选C。根据材料“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与书数、射御等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战马对军队是非常重要的,故汉代设有专门的相马理论者,C项正确。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与相马术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汉代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相马课,排除B项;材料内容跟礼乐制度的重建无关,排除D项。
8.解析:选A。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是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各种政令,其本质的目的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
9.解析:选A。由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几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在西汉时已出现书写用纸,A项正确。
10.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封国的实际控制权到了中央派驻的国相的手中,这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项正确。遏制地方豪强势力扩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国相是由中央派驻的,刚开始是作为朝廷的监督人员,东汉中叶以后开始郡守化,相当于“郡县长官”,排除B项;此现象与外戚干政无关,排除C项。
11.解析:第(1)问,根据设问可从以下角度分析:秦国军队所处的时代背景;秦国变法的内容;荀子本人的立场;等等。第(2)问,要注意采用“两分法”,即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评价,如下表所示:
积极性
商鞅变法之后,六国由“鄙秦”到“惧秦”→“使秦国由弱变强”→“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消极性
商鞅变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