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环境暴露健康效应二者关系环境流行病学方法
——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测量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环境暴露测量暴露(exposure):人体接触某一有害环境因素的过程。暴露测量:外剂量(externaldose);内剂量(internaldose);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effectivedose)。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第三课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主要内容[了解]1、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2、环境激素对健康的影响[掌握]3、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4、健康危险度评价(四步法)[重点]5、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主要表现形式6、环境暴露与测量[概念]环境污染,生物标志,内剂量,外剂量,生物有效剂量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一、自然环境与健康有利因素自然环境有害因素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一)自然环境物理因素与健康1.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暴发)对健康的影响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2.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台风、龙卷风、干旱、洪水等气象灾害;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高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严寒、闷热心肌梗死、脑出血、老年人死亡高峰,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等3、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与健康高原反应、红细胞增多症、高原性心脏病等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二)生物性因素与健康生物性有毒物质植物毒素:毒扁豆碱,皂素(四季豆)、毒蘑菇动物毒素:蛇毒、蝎毒、蜈蚣毒、鱼类毒素微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烯酮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三)地球化学因素与健康常量元素:Na,K,C,H,O,N,S,P,Ca,Mg,Cl微量元素:Cu,Zn,Fe,Mn,F,I,Pb,Hg,Li,Mu,Si,Co等。必须微量元素:Zn,Fe,Cu,Mu,Cr,Ni,Co,Sn,V,Se,F,Si由于地质原因,导致当地人群对某种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引发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一)概念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或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pollutant)二、环境污染与健康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1、急性危害常见成因:1)工厂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硫化氢,243人死亡,2142人入院治疗,65000人紧急疏散安置)2)烟雾事件(伦敦烟雾、光化学烟雾)3)核泄漏事故4)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二)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形式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2、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危害。慢性危害非特异性影响慢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持续性蓄积危害(重金属,POPs)弱效应、渐进式发展、不易察觉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致癌物分类(IARC2011年对942种化学物对人的致癌危险性分类)第1类对人类致癌: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107种第2类2A类对人类很可能致癌,59种2B类对人类可能致癌,267种第3类对人类致癌性尚不能予以分类(可疑对人致癌),508种第4类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仅1种3、环境污染与“三致”作用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三十一分。常见致癌物质、混合物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单元 13《唐诗五首》第1课时.ppt
- 第3单元 13《唐诗五首》第2课时.ppt
- 第3单元 13《唐诗五首》第3课时.ppt
-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 第16课《猫》课件(共4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 第16课《最苦与最乐》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ppt
-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件(共43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 第九讲方差分析(PPT 38).ppt
- 第九章 国外环境规划的发展概况.ppt
- 第九章 信托法律制度.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