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端午节教学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的丰富文化内涵,深入了解这一重要节日的历史渊源、民俗活动和文化价值,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课程导入你了解端午节吗?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活动。让我们一起通过图片和视频,初步感受端午节的魅力与风采。思考:你家乡是如何庆祝端午节的?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学生们在欣赏端午节相关视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简介重要地位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端午节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节日时间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正值仲夏时节,天气逐渐炎热,也是疾病容易滋生的季节,因此端午节也有祛病防疫的意义。
端午节的别称端阳节五月在古代被称为午月,初五为午日,古人认为午与阳相通,故称端阳节。重五节因为端午节在五月初五,月、日皆为五,五五重合,因此也称为重五节。午日节因为时间为五月初五,也称为午日节,寓意着驱除毒虫和疫病,保持健康安康。
历史渊源端午节起源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发展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阶段:1远古时期起源于古代南方民族的龙图腾祭祀活动,是先民祈求龙神护佑、风调雨顺的重要仪式。2春秋战国战国时期,端午节已在民间广泛流行,各地开始形成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活动。3汉代确立到汉代,端午节正式确立为重要节日,朝廷开始举行官方庆祝活动,民间习俗更加丰富。古代龙图腾祭祀文物,反映端午节的远古渊源
屈原与端午节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倡导美政,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爱国事迹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后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百姓闻讯后争相划船捞救,并投粽子入江祭奠,以免鱼虾啃食其遗体,这便是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屈原相关诗歌《离骚》节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集《楚辞》,其中《离骚》《天问》《九歌》等作品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每年端午节,许多学校会组织学生诵读屈原诗作,感受其爱国情操和高尚品格。
其他历史人物伍子胥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后投奔吴国。相传他被冤杀后,尸体于五月五日被投入江中,因此江南一些地区的端午节也有纪念伍子胥的传统。曹娥东汉时期孝女,其父溺水身亡后,她寻找父亲尸体,最终投江殉父。相传浙江一带的端午节习俗与纪念曹娥有关。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忠臣,有说法认为端午节也与纪念介子推有关,不过这一说法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忠诚与爱国纪念屈原等爱国志士,弘扬其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品德情操。驱邪避疫五月为仲夏之时,炎热潮湿,易生疫病,端午习俗中许多活动都有驱邪避疫、保健防病的功能。阴阳平衡端午节正值阴阳交接、毒气浸染之时,插艾草、菖蒲等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阴阳五行思想。团结协作赛龙舟活动展现团队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协力前行的集体观念。
端午节的地位2009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2000+历史传承年数端午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2008法定节假日年份2008年,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节日符号——粽子粽子的起源与发展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纪念屈原的食品。据说当年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便将饭团投入江中。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鱼吃掉,人们想出用菰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今天的粽子。从汉代起,粽子逐渐成为端午节的应时食品,到唐宋时期,粽子的制作工艺和口味更加多样化,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各种口味的传统粽子
制作粽子的步骤准备材料糯米、粽叶(箬叶)、棉线、馅料(红枣、豆沙、肉等)。粽叶需提前浸泡并洗净,糯米需提前浸泡2-4小时。包裹成型将粽叶折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糯米,加入馅料,再覆盖一层糯米,折叠粽叶封口。扎紧固定用棉线紧紧缠绕,确保粽子在煮制过程中不会散开。打结固定线头。煮制熟透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水没过粽子,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煮2-3小时,直至粽子熟透。
各地粽子风味北方粽子形状多为四角锥形,以小枣粽为主,口味偏甜,风味简单。代表有北京大枣粽、天津碱水粽等。南方粽子形状多为四棱长条形或三角形,馅料丰富多样,口味偏咸。代表有浙江嘉兴粽、广东裹蒸粽等。特色风味豆沙粽、蛋黄肉粽、八宝粽、鲜肉粽、松花蛋粽、竹笋粽、板栗粽等各具特色的地方风味。
节日符号——龙舟龙舟竞渡的历史渊源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起源于古代人们为寻找屈原的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