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行波學說:當聲音振動→中耳聽骨鏈振動→卵圓窗振動→前庭階外淋巴+基底膜上下振動:以行波方式從蝸底向蝸頂傳播,同時振幅也逐漸加大,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達到最大,以後則很快衰減。不同頻率的聲波,其行波傳播的遠近和最大振幅出現的部位不同:高頻聲波(波長短)傳播近,最大振幅位於蝸底部;低頻聲波(波長長)傳播遠,最大振幅位於蝸頂部。基底膜的最大振幅區為興奮區,該部位的毛細胞受到刺激而興奮,從而引起不同音調的感覺。耳蝸對音調的初步分析是:蝸底感受高音調,蝸頂感受低音調。動物實驗和臨床上對不同性質耳聾原因的研究結果也支持這一理論:如蝸底部損壞時,高音調的感受發生障礙;而蝸頂部損壞則低音調的感受消失。2.視紫紅質的光化學反應視紫紅質光視蛋白+11-順視黃醛視黃醛還原酶11-順視黃醇(VitA)全反型視黃醇(VitA)醇脫氫酶全反型視黃醛+視蛋白視黃醛異構酶(暗處,需能)異構酶注:①貯存在色素細胞中的全反型視黃醇→11-順視黃醇→視杆細胞→11-順視黃醛。②分解與合成速度取決於光強:暗處分解<合成,亮處分解>合成,強光處於分解狀態。③分解與合成過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視黃醛,需血液迴圈中的VitA補充,缺乏VitA→夜盲症。3.視杆細胞的感光換能機制光照視紫紅質分解變構無光照變視紫紅質Ⅱ(仲介物)啟動盤膜上的傳遞蛋白(G蛋白)啟動磷酸二酯酶分解cGMP→cGMP↓cGMP依賴性Na+通道關閉外段膜Na+內流↓(內段膜Na+泵繼續)感受器電位(超極化型)電緊張方式擴布終足cGMP含量高cGMP依賴性Na+通道開放外段膜Na+持續內流(內段膜Na+泵泵出Na+)靜息電位(-30~-40mv)視杆細胞感受器電位(超極化型)電緊張方式擴布終足雙極細胞(去或超極化型)電-化學-電電-化學-電神經節細胞(動作電位)4.視錐細胞的感光換能機制和色覺⑴視錐細胞的感光換能機制視錐細胞有分別含有感紅光色素、感綠光色素、感藍光色素三種。三種視錐色素的區別是視蛋白的分子結構稍有不同,這種微小差異決定了對特定波長光線的敏感程度。視錐細胞的感光換能機制,目前認為與視杆細胞類似。視錐細胞的功能特點是分辨力強,並具有辨別顏色的能力。⑵色覺色覺是感光細胞受到不同波長的光線刺激後,產生的視覺資訊傳入視覺中樞引起的主觀感覺。色覺是一種複雜的物理和心理現象。19世紀初,Young和Holmholtz依據物理學上三原色混合理論提出了視覺三原色學說:假設視網膜中存在著分別對紅、綠、藍光特別敏感的3種視錐細胞或3種感光色素;當這3種視錐細胞受到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刺激時,各自將發生不同程度的興奮,這樣的資訊由專線傳入中樞,經視中樞整合後便產生各種色覺。若紅、綠、藍三種視錐細胞興奮程度=1∶1∶1→白色覺;若紅、綠、藍三種視錐細胞興奮程度=4∶1∶0→紅色覺;若紅、綠、藍三種視錐細胞興奮程度=2∶8∶1→綠色覺。三原色學說可以較好地解釋色盲和色弱的發病機制。⑶色覺障礙:①色盲:指對某一種或某幾種顏色缺乏分辨能力。②色弱:指對某些顏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稍差。色弱的產生並不是由於缺乏某種視錐細胞,而是由於某種視錐細胞的反應能力較正常人為弱;多為後天因素引起。色盲有紅色盲、綠色盲、藍色盲和全色盲。(通常將紅-綠色盲認為全色盲,因視紫紅質也可分辨藍色)●分類:●原因:色盲絕大多數是遺傳性的(可能因為缺乏對相應顏色敏感的視錐細胞所致),極少數是因視網膜病變引起的。●原因:三、幾種視覺生理現象(一)暗適應與明適應1.暗適應:⑴概念:指從明處→暗處,最初看不清→逐漸恢復暗視覺的過程(約25~30min)。⑵機制:是視紫紅質的含量在暗處恢復的過程。∵在亮處視錐和視杆細胞中的感光色素都被分解→杆素剩餘量低+錐素對光的敏感度低→最初看不清任何東西。當錐素的合成量↑+對光的敏感度↑→第一時相;當杆素的合成量↑+本來對光的敏感度高→第二時相(暗視覺)。實驗發現,紅光只作用於視錐細胞,對視杆細胞的刺激極微弱,因此,在亮光處配戴紅色眼鏡能防止視紫紅質的分解,到暗處時便能獲得迅速的暗適應。所以,對從事暗環境工作者配帶紅色眼鏡是必要的。2.明適應:⑴概念:從暗處→明處,最初看不清(耀眼的光感)→片刻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