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大连又给世人一个惊奇:与丹麦SANOVO公司共建5000吨蛋粉的项目正式签
约,这预示着出产的蛋粉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打入市场,成为亚洲最大的蛋粉加工企业。作为
民营企业的当家人,名列《福布斯》内地榜、早已是亿万富翁的总是一脸微笑,看上
去很是朴实。
养鸡是一件平常事,在我们国家的农村,谁家没有几只鸡呀,养鸡场也是成千上万,但是能把鸡养得
这么好的、规模如此大的,是独一份。国内饲养规模达到20万只的蛋鸡场已是屈指可数,而却一
下子养了300万只,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场也从大连建到了外地,“鸡王”的头衔当之无愧。但是
谁又能想到,这个亿万富翁竟是靠50只鸡起家的。
在1958年时随母亲与九个兄弟姐妹一起从沈阳迁往大连市郊三涧堡镇东泥河村。由于太多,
家境极贫,老九的15岁就粪桶去大连掏粪。后来,有初中文化且略通畜牧知识的做了公
社以农代干的畜牧助理,这在当时是一碗很不错的“饭”了。
那时候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自行车到农家,挨家挨户动员完成国家下达给公社的0.6鸡蛋收
购指标。1982年,开放的春风吹遍辽宁,广大农村出现了发展副业、养殖业的热潮。就在此时,
大连旅顺口地区三涧堡镇东泥河村有一家农户奋勇当先,毅然向亲友借贷3000元,购来50只蛋鸡,搞起了
家庭养鸡业,鸡种是当时很流行的“”。这就是夫妇。为了养鸡,辞去了公职。
创业的路是艰苦的,当时仅有的三排鸡舍坐落在向阳的山凹里。妻子每天穿上雨靴,踩着鸡粪
打扫鸡舍,丈夫推着车上山拉给鸡喝的水。到了星期天,他们夫妇一起挑着鸡蛋到镇上去叫卖,一
只只鸡蛋积累了他们的初步。1984年,毅然决定15万元扩场规模。在当时,这真是“胆
大包天”了。他成了全东北第一个超级“负债户”,很快就建成了大连市最大的养鸡企业。当时正值副食
品供应紧张,响应号召,为保持大连鲜蛋市场供求和价格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由
此名声大振,步入了发展阶段,成为年饲养蛋鸡300万只、年产鲜蛋5800的国内最大蛋鸡生产龙
头企业。3.7万户农民在的带动下发家致富。
现在的还会经常到鸡舍吗?说,我做这个行业二十多年,对养鸡是情有独钟,只要有时间,
我还是要进去看一看,包括听鸡,不用走到鸡舍,只要听声音我就知道,我的鸡是健康的,还是不
健康。在鸡场周围,我只要把轿车的车窗摇下来,闻到那种气味,我也会知道这个鸡场里是不是健康的鸡
群。的成就一大半要归功于妻子,可以说没有就没有的今天。上世纪80年代,农家
个人干不过来了,这时干脆就辞职与她一起养,鸡场也随之更名为“养鸡潮,进而演变为“
”。
转眼到了1993年,在海边长大的打起了海水养殖的主意。当时鲍鱼的养殖被看成黄金产业,一
斤鲍鱼数百元,一枚指甲大的卖一元多。这一次又是“妇唱夫随”,斥资1亿多元,建设了
一座拥有1万立方米育苗水体、世界最大规模的海育苗和养殖企业—太平洋海,由总
经理兼任公司董事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精心养殖了两年的鲍鱼苗放养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