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明朝的对外关系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VIP

3.16+明朝的对外关系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导入新课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想一想:“三宝”是谁?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印度尼西亚三宝垄泰国三宝塔寺马来西亚三宝庙”三宝“是指郑和,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说明郑和的船队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一、郑和下西洋东洋西洋文莱西洋: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政治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交换海外的奇珍异宝。条件:明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根本)。

郑和与他的船队在航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航行成功具备需要哪些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发达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指南针的普遍应用明成祖的大力支持郑和的个人能力出众

一、郑和下西洋航线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造船技术先进一、郑和下西洋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人物时间规模到达地区郑和1405-1433(7次)船只约200多艘,人数约2.7-2.8万人,长为151米,宽61.6米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哥伦布1492-1504(4次)船约17艘,人数约1500人长24.5米,宽6米到达美洲比较结果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特点范围广,航程远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一、郑和下西洋影响材料一: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二: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陈佛松《世界文化史》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明史·郑和传》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③七次大规模远航和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郑和下西洋目的:时间:条件:航线:特点:意义: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1405—1433年(明成祖),7次国力强盛、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从刘家港出发,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国和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知识归纳

二、戚继光抗倭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明代抗倭图①根本原因: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背景何为“倭寇”?倭患猖獗的原因有哪些?②实行海禁政策,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滨海细民(平民),以海禁太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赵文华《嘉靖平倭祗役纪略》

二、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1561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台州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台州此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概况

二、戚继光抗倭背景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倭变事略》根据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戚家军军纪严明,英勇善战。②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③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创造“鸳鸯阵”)评价: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二、戚继光抗倭《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止止堂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