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毕业实习计划1000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动化毕业实习计划1000字

还记得大四上学期期末,系里开实习动员会那天,辅导员拿着名单问谁还没确定实习单位时,我手心直冒汗——全班32个人,就剩我和另外两个同学还悬着。倒不是找不到,是我心里总憋着股劲儿:学了三年自动化,从模电数电啃到PLC编程,总不能随便找个拧螺丝的活儿应付。直到12月底,辅导员转发了本地一家叫“智联精工”的智能制造公司招聘实习生,岗位描述里写着“参与工业机器人系统调试、PLC程序优化”,我盯着屏幕反复读了三遍,当晚就改了简历,凌晨两点给HR发邮件时,手都在抖。现在回想,那时候哪是找实习,简直是盼着把课本里的“纸上谈兵”变成真枪实弹的较量。

实习从今年2月18号正式开始,到5月10号结束,整整12周。去公司报到那天,我穿了件自以为“正式”的白衬衫,结果进车间没十分钟就蹭了片机油印——后来才知道,老师傅们都穿深蓝色工装,袖口磨得发亮,兜里永远别着两把螺丝刀,一把十字一把一字,这才是“自动化人”的标配。带我的王师傅是厂里的老技术员,头发有点花白,说话带着点方言,第一天领我转车间,指着那些正在码垛的机器人说:“小周,你学的PLC、传感器,在这儿都能摸着。但记住,书本是死的,机器是活的,它不认你考试考多少分,只认你能不能让它听话。”这话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心里那股子兴奋劲儿,比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还强烈。

前两周基本是“认门儿”阶段。每天跟着王师傅在车间转,记设备型号:ABBIRB460机器人、西门子S7-1500PLC、基恩士的激光传感器……刚开始我拿着笔记本猛记,后来发现光记型号没用,得知道它们“脾气”。比如车间西北角那台包装机,传感器总误报,王师傅让我蹲那儿看了一下午,我才发现传送带振动时,物料会轻微偏移,传感器检测距离就得调近2毫米——这在课本里的“理想环境”根本学不到。晚上回宿舍整理笔记,我把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周围环境干扰都画成草图,突然明白老师说的“现场经验比理论重要”不是空话,是真得蹲在机器旁,闻着机油味,盯着指示灯一点点悟出来的。

从第三周开始,王师傅让我上手跟着做“小活儿”。记得第一次碰PLC编程,是改一个上料机的逻辑。课本里学的梯形图干干净净,可现场的程序里全是注释、跳转、定时器,像一团缠在一起的线。我对着屏幕发呆时,王师傅搬了个凳子坐我旁边,拿支笔在纸上画流程图:“你看,上料、检测、推送,这三个步骤得按顺序来,但万一料没到位,检测传感器没信号,推送气缸就不能动,得加个互锁。”他边说边划拉,我突然想起大三做课程设计时,为了一个互锁逻辑熬了通宵,当时觉得是“难题”,现在看现场程序,才发现真正的工业逻辑比那复杂十倍——还得考虑急停信号、故障复位、手动/自动切换,每一个触点都连着机器的“神经”,错一点就可能出安全事故。那天我改完程序,王师傅让我自己按启动按钮,当看到物料稳稳地被推到传送带上时,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王师傅拍了拍我肩膀:“别急着高兴,明天再看看运行一天,有没有卡料。”果然,第二天上午就卡了三次——原来我忘了加物料厚度检测,薄料能过,厚料就被卡住了。你看,这就是现场教给我的第一课:永远别觉得“差不多就行”,自动化这行,差一毫米、差0.1秒,都可能让整条线停摆。

中间六周基本泡在项目里了。我们车间当时在做一个旧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要把人工分拣的环节换成机器人+视觉系统。我跟着团队负责视觉传感器的调试,听起来简单,实际操起来头都大了。一开始用普通的CCD相机,拍出来的物料图像总模糊,王师傅带我拆相机外壳,调镜头焦距、光圈,折腾了两天还是不行。后来才发现,车间的LED灯是频闪的,光照不稳定——课本里讲“光照均匀性”时就一句话,现场却得考虑灯光类型、安装角度、甚至物料颜色(深色物料反光弱,浅色反光强)。最后我们换成带偏振片的工业相机,又在相机旁边加了环形光源,图像终于清晰了。调试那天,当视觉系统准确识别出物料的位置和方向,机器人手臂稳稳地把物料抓起来时,整个团队都鼓掌了,我眼睛都有点发热——这可比在实验室调仿真模型有成就感多了,因为你能实实在在看到自己做的东西在创造价值。

到了第十周,王师傅让我独立负责一个小模块的文档整理,包括接线图、程序注释、调试记录。一开始我觉得“整理文档”是“打杂”,后来才发现这是最重要的“收尾活儿”。有次我画的接线图标错了端子号,电工师傅按图接线,结果把24V电源接到了信号线上,烧了个传感器模块。王师傅没骂我,只是把我叫到库房,指着一堆报废的模块说:“这些都是因为文档出错毁的,一个模块几千块,够你半个月工资了。做自动化,既要会动手,更要会‘留痕’,你走了,后来人得靠着你的文档接着干。”那天我重新画了三遍接线图,每一根线都对照实物核对,手指磨得有点疼,但心里踏实——原来“严谨”这两个字,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真得在每一个细节里磨出来的。

现在实习快结束了,回头想想,这

文档评论(0)

小小梦想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小助手,资料用不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