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桂北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吴絮颖王海燕杨玉冰
摘要:桂北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勇于开创、上下求索、敢于牺牲、顾全大局、追求自由、担当使命”的丰富内涵。同时桂北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促进桂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及理想信念锻铸、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桂北红色文化;内涵;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8-0059-04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锤炼出荡气回肠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亲历了这一伟大斗争过程,创造了具有地域性的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意蕴和时代价值,桂北红色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桂北红色文化是广西北部各族人民参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桂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四个要求,只有弄清楚我们党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据此,我们有必要对桂北红色文化作全面梳理,从桂北革命历史中挖掘其丰富内涵,从新时代诉求上论证其时代价值。
一、桂北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桂北红色文化概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了革命时期众多先辈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崇高精神和道德品质。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它由中国共产党、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所创造,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内涵,又是呈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的、革命的、先进的文化[1]。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体可以概括为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等四要素。桂北红色文化有大义凛然的革命烈士和志士、彪炳青史的湘江战役、遍布各地的革命旧址和遗址、追求光明勇敢牺牲的红色精神,完全符合红色文化的“四要素”。按照这个概念界定,桂北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桂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所创造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历史的、革命的、先进的文化[2],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辈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优良作风。
(二)桂北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
桂北红色文化源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进的桂北学子辗转各地求学寻真理,并把革命的火种带回桂北大地,开始了漫漫求索的征程。其形成是一部气壮山河、生生不息的奋斗史,在每个关键时刻,都展现了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和精神。
1.李征凤烈士勇于开创的精神。李征凤,临桂县两江镇西岭村人,少年求学广西政法专门学校,与学友创建“新中国学社”。青年時辗转北京、上海等地继续深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创建中共桂林第一个党组织,任支部书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征凤同志被捕,在狱中写下绝命书,以身殉党。李征凤同志牺牲后,桂林的党组织、团组织及各种革命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形成燎原之势[2]。
2.红七军两次远征的上下求索精神。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是一支骁勇善战、英勇顽强的部队。1930年11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率领红七军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出发,艰苦转战于桂、黔、粤、湘、赣五省区,历时大半年,一路战斗,一路宣传,传播红军精神,与桂北少数民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后来的桂北革命和长征奠定了群众基础[3]。1931年7月,红七军全部抵达中央苏区,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授予红七军“转战千里”锦旗一面,以表彰红七军的功绩[3]。红七军的小远征,最早体现出毛泽东同志所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功能[4]150。
3.中国工农红军血战湘江的敢于牺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5]147桂北地区是中原进入岭南的必经之地,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长征途径桂北湘江,与国民党军队鏖战五昼夜,以牺牲5万多人的惨烈代价,突破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敌人的企图[6]52-60。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是对工农红军的政治信仰、军事战略和思想意志、生命能量极限的一次重大考验;行动上跳出国民党的封锁线,思想上突破了博古、李德“左”倾教条主义的禁锢,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中国革命因此走向胜利的新起点。湘江战役的每一位红军将士,无论是“断肠明志”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还是傲然骨气长存绝不做俘虏的团政委易荡平,都是桂北红色文化的精神丰碑。
4.抗战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隐蔽精干”的顾全大局精神。1937年6月,中共中央与国民党签订《红桂川联合抗日纲领草案》(七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