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pptxVIP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站在高山之巅、大

海之畔,面对广袤无垠的自然,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感?有没有想过要大声呼喊,抒发内心的激荡?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郭沫若的脚步,站在地球边上,一起放号!;

1.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内容。

2.感受诗歌中对“力”的赞美,体会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精神。;

作者及背景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

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他

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

“立在地球边上放

号”表面意思是“站

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

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

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

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资料链接诗集《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如《凤凰涅槃》《女神

之再生》《笔立山头展望》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自由诗体,为五四以

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女神》在艺术风格上总体表现出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主要是通过自我来表现的。诗人在

抒发内心的感情时,常常是直接地倾诉,既不着意客观的描写,也不顾及读者的接受能力,一任感情的

发泄,用感情去冲撞、震撼、感染读者的心灵,以引起共鸣。

主要特征有:①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来表现自我,如《天狗》;②通过理想

化自我形象的塑造来表现自我,如《梅花树下醉歌》;③通过借助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寄托理想,表现自我,如《凤凰涅槃》;④通过丰富的想象、绮丽的色彩来???现自我,

如《日暮的婚筵》;⑤通过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来表现自我,如《女神之再生》。;

读诗歌,整体感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1.诗歌开头三句,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

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

诗歌解读一意象分析

意象定义: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

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明确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

分析意象特点:

白云:“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怒涌”一词体现出白云

的汹涌澎湃,充满力量。

北冰洋:描绘出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广阔、宏大的感觉。

太平洋:“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运用拟人手法,展现出太平洋力量的强大,具有排山倒海之势。

洪涛:“滚滚的洪涛”,突出洪涛的汹涌、奔腾不息。;

2.“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哟!”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运用排比手法为“毁坏”呐喊,为“创

造”呼号,为“努力”着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引吭高;

诗歌解读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仅仅是在描写自然景象吗?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呢?结合写作背

景思考。

总结象征意义:

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展现了那

个时代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

大工业生产之力,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

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整体的意象群象征着一种冲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力量,体现了五

四时期青年追求解放、否定旧传统的精神。;

诗歌解读一“我”的形象分析

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从诗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及对各种宏大景象的描写

入手,分析“我”的形象。

明确形象:“我”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具有巨人般力量和胸怀的形象。“我”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

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我”要掌握它、驾驭它,用火热赤诚

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3.诗歌结尾“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

的律吕哟!”是如何赞美“力”的?

诗歌结尾从不同角度设喻,讴歌赞美“力”。“力的绘

画”指展现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