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情景教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壕吏》情景教学课件《石壕吏》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安史之乱期间普通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这首诗以叙事手法,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官吏征兵与百姓家庭的悲惨遭遇,融诗史与情感表达于一体,体现了杜甫诗圣的人文情怀与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石壕吏》的诗歌内容、背景和主题,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普通百姓的影响。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等;能够理解并欣赏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战争场景和人物遭遇,体验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珍惜和平,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走进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期。他少年时期生活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太平盛世,中年时期亲历了安史之乱的战火与动荡,晚年则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历史意识。杜甫的诗歌创作数量丰富,存诗约1400多首,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是他的现实主义诗歌,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被誉为诗史。《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与《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反映安史之乱期间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他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战火,目睹了百姓的苦难,体验了离乱的痛苦。这些经历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

石壕村的背景石壕村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是杜甫在流亡途中曾经投宿的一个小村庄。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期间,整个中原地区都处于战乱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极其艰难。安史之乱(755年-763年)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场叛乱持续了八年之久,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在战乱期间,官府为了补充兵源,不断强征壮丁,导致许多家庭失去了劳动力,生活更加困难。而且,由于战争的需要,官府还经常征收钱粮,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石壕村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也无法逃脱战争的阴影。村民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随时可能面临征兵、征粮或者流离失所的命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杜甫来到了石壕村,亲眼目睹了一个老妇人被征兵的悲惨场景,这成为了他创作《石壕吏》的直接素材。《石壕吏》通过描写石壕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被征兵的悲剧,揭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强烈控诉。

诗歌全诗展示《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朗读时配合古筝背景音乐,营造悲凉氛围,突出诗歌的悲剧色彩和情感张力。朗读时注重声情并茂,体现诗中人物的不同情感变化。诗歌解读要点《石壕吏》以叙事为主,结构严谨,情节曲折,通过描写石壕村一户普通农家被征兵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对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1-2句:描写诗人投宿石壕村,目睹官吏夜间抓人,老翁逃跑,老妇出门的场景。第3-8句:描写官吏的凶狠和老妇的悲苦,以及老妇讲述家庭的悲惨遭遇。第9-10句:描写老妇不得已请求跟随官吏去服役的场景。第11-12句:描写夜深人静时的悲泣声和天明时老妇与老翁告别的场景。

课文导入情景设定教师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石壕吏》。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寒冷的夜晚,你正在一个陌生的村庄寻找住处,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喝斥声...氛围营造教室灯光调暗,播放夜晚的环境音效(如风声、虫鸣、狗吠等),营造出夜晚村庄的紧张氛围。投影展示古代村庄的夜景图片,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情境描述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期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杜甫在流亡途中,天色已晚,投宿在一个叫石壕的小村庄。夜深人静之时,突然听到一阵喧哗声,原来是官吏来到村中抓人...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和紧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为后续的诗歌解读和情景教学奠定基础。

诗句整体解读《石壕吏》逐句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傍晚时分,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官吏在夜间抓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翻墙逃走了,老妇人走出门来察看情况。

文档评论(0)

153****37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