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文科视域下提升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初探
摘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立足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从充分挖掘人文素材、重视挖掘生活细节、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四个方面探索了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路径,以期提升理科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理科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理科学生人文素养途径
2018年,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要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将由学科教育向跨学科教育转型,同时要求学生的学习由专注本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在强调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的同时,强调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时代新人。
一、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当前,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教育领域已引起广泛关注。具体表现为:人文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同时,部分理科学生在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上有所欠缺,难以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此外,由于人文素养的不足,大多数理科学生在面对多元思想文化时,往往缺乏足够的鉴别力,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1]新时代青年不仅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各类专业技能,而且要不懈追求人文素养的提升,力求成为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具备高尚品德情操的复合型人才。
二、理科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一)充分挖掘人文素材
1.提炼教材人文资源
教材是学生读得最多的一本“书”,因此,教师要主动挖掘并提炼教材中蕴含的人文资源。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如科学家轶事、科学界趣闻等,但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有时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潜在的人文资源外显化。教师需要剖析并提炼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将其转化为生动鲜活、寓教于乐的教学案例,让理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感受到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相互融合。这不仅能激发理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热爱,而且能培养其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使理科学生成长为既有科学素养又具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理科学生探讨“黄石公园灭狼与引狼入园”背后的原因,使理科学生明白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维持稳定的机制,树立环境保护和责任担当意识,明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融入主题诗词古籍
诗词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体现形式。教师应突破教材既定的框架,结合诗词歌赋与古文典籍,引导理科学生探索其中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哲理。启发其提炼诗词古籍中隐藏的科学知识,并以当前课程体系中的知识为桥梁进行生动的诠释与解析,以此丰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与趣味性,提升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而“红杏出墙”体现了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这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教师可借此引导理科学生思考,通过结合生物学中关于生长素分布、运输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知识,帮助其领略自然现象的奇妙之处。学习诗词古籍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在探索自然原理的同时提升理科学生审美情趣、助力理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过程。
3.建设发展校本课程
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指出,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自主设计、开发并实施的教育蓝图,体现了学校的发展轨迹与资源优势。[2]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课程层次中,校本课程的针对性与个性化特征尤为显著,能精准映照出学校的文化底蕴与办学特色。同时,校本课程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自我成长的机会,还为理科学生搭建了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平台,使其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普遍采用的统一教材相比,校本课程更能满足理科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因此,校本课程不仅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而且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力量。校本课程的编制,绝非科学知识的堆砌与陈列,而是要凸显其自身的人文价值,即注意科学知识中的人文资源挖掘。四川省古蔺中学依托古蔺县当地特有的白酒资源,开设了“古蔺白酒文化”这一特色校本课程。[3]该课程不仅能引导理科学生认识发酵工程的多种技术手段、学习微生物发酵的不同方法,还能帮助理科学生了解本地白酒的悠久历史,增强理科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状况的了解,培养其热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二)重视挖掘生活细节
1.扩充日常人文阅读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4]悠久的人类文明孕育了《论语》《道德经》等无数经典的人文著作。这些跨越时空的人文著作,是各族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共同构筑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对于理科学生而言,深入研读这些人文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4绝对值 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QGDW 11651.13-2017 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3部分:穿墙套管.pdf VIP
- 电子商务客服教案课程.doc VIP
- 客服培训课程小游戏.pptx
- QGDW 11651.12—2017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2部分:母线及绝缘子.pdf VIP
- 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分析-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潜力巨大
- 分散式风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定价策略与渠道价格管理8.doc VIP
- 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控制37页PPT.pptx VIP
- QGDW 11651.10-2017 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0部分:干式电抗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