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红外成像法检测建筑外围护结构缺陷
作为一名在建筑检测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检测员,我见过太多因为外围护结构缺陷引发的麻烦:冬季室温上不去、雨天墙面渗水发霉、墙皮突然脱落砸伤路人……这些问题若能在早期被发现,修复成本能降低90%。而这些年,红外成像法就像给我们装了一双”热眼”,让建筑外墙的”亚健康状态”无所遁形。今天就和大家好好唠唠这个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检测技术。
一、为什么需要关注建筑外围护结构缺陷?它和红外成像法有啥关系?
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简单说就是把室内外隔开的那层”外衣”——外墙、屋顶、外窗这些部分。这层”外衣”要是有了缺陷,麻烦可不小:夏天冷气往外跑、冬天暖气往外漏,能耗直接涨30%都算少的;雨水顺着裂缝渗进墙体,时间久了墙面发霉、钢筋锈蚀,房子寿命都受影响;更危险的是有些空鼓的墙皮,风大时”啪嗒”掉下来,简直像高空抛物。
以前我们检测这些缺陷,主要靠”望闻问切”:拿小锤敲墙面听空鼓声,用望远镜看裂缝,拿红外测温枪单点测温度——但这些方法要么效率低(敲一面墙得半小时),要么漏检率高(单点测温容易错过隐蔽缺陷)。直到红外成像技术普及,情况才彻底改观。它能把建筑表面的温度分布变成彩色热像图,就像给房子拍了张”热照片”,哪里温度异常,哪里可能就有缺陷。打个比方,传统检测像用手电筒找黑夜里的针,红外成像法就像开了探照灯,整片区域的异常一目了然。
二、红外成像法的”破案”原理:温度差里藏着的秘密
要理解红外成像法怎么检测缺陷,得先明白”热”是怎么在建筑里”跑”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正常时,热量会通过墙体均匀传递——比如冬天室内热、室外冷,热量从内向外慢慢散,墙体表面温度应该是均匀的。但要是墙体里有了空鼓(里面是空的)、保温层脱落(少了隔热层),或者有裂缝(成了热传导的”高速路”),热量传递就会”乱套”:空鼓的地方像个”热阻区”,热量传不过去,表面温度会比周围低;裂缝处成了”热桥”,热量快速流失,表面温度会比周围高。这些温度差异用肉眼看不见,但逃不过红外热像仪的”眼睛”。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检测某小区12层住宅外墙时,热像图上有块区域明显比周围”冷”——像块蓝色的”补丁”。我们凑近一查,果然是外墙保温板和基层之间脱粘了,形成了50厘米×80厘米的空鼓区。后来业主凿开检查,保温板和墙面之间连粘结砂浆都没涂匀,难怪会脱落。这就是红外成像法的厉害之处:通过温度分布的异常,精准定位隐蔽缺陷。
三、想用好红外成像法?这三个技术要点得记牢
3.1检测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
检测当天的天气,简直能决定结果准不准。我刚入行时吃过亏:夏天大晴天去测,太阳直射墙面,热像图上一片”红红火火”,根本分不清是保温缺陷还是太阳晒的。后来师父教我:最佳检测时间应该选在”阴天”或者”日出前/日落后2小时”,这时候墙面受太阳辐射影响小,室内外温差大(最好能有10℃以上),温度差异更明显。要是必须在晴天测,得用遮阳布把被测墙面遮起来,等1小时让墙面温度稳定了再测。
湿度也有讲究。如果刚下过雨,墙里的水分还没干透,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热像图上可能出现”假冷区”。所以一般要等雨后48小时,或者用湿度仪测墙面含水率低于15%再测。
3.2设备选型:不是越贵的越好,合适最重要
市面上红外热像仪种类不少,选的时候得看三个参数:热灵敏度、分辨率、测温范围。热灵敏度是指能检测到多小的温度差,一般要选小于0.05℃的,这样0.1℃的温差都能被捕捉到。分辨率是指热像图的像素,384×288的分辨率比较适合建筑检测,既不会太模糊,价格也能接受。测温范围要覆盖建筑表面可能的温度,比如冬天测外墙,最低可能到-10℃,最高可能到20℃,所以设备测温范围最好能到-20℃~150℃,留足余量。
我常用的是某国产品牌的手持热像仪,重量才700克,带激光指示器,扫描时能直接在热像图上标记异常点。有次检测30米高的幕墙,用无人机挂载热像仪扫描,半小时就完成了人工2天的工作量——现在设备越来越智能,效率也越来越高。
3.3操作流程:细节决定成败,每个步骤都不能省
第一步:前期准备
得先查图纸,知道被测建筑的结构类型(是砖墙还是混凝土墙)、保温材料(是EPS板还是聚氨酯)、设计参数(比如保温层厚度)。这些信息能帮我们判断正常情况下墙面温度应该是多少。还要和业主沟通,确认检测区域有没有遮挡物(比如空调外机、广告牌),提前挪开。
第二步:现场扫描
扫描时要保持热像仪与墙面垂直,距离控制在1米~10米(具体看墙面大小),速度不能太快(每秒移动不超过0.5米),否则会漏拍。遇到转角、门窗边这些”热桥”区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要放慢速度,多拍几张。我一般会先整体扫描一遍,标记出可疑区域,再重点扫描这些区域,拍特写。
第三步:后期分析
拿到热像图后,要用专业软件(比如IR分析软件)做温度分析。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组织与法人登记管理工作 .ppt VIP
- 西门子伺服操作说明书SINAMICS V90、SIMOTICS S-1FL6.pdf VIP
- 科技论文图表等规范表达.pptx VIP
- 第4章_电磁波的传播.ppt
- 2025年初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pdf VIP
- (高清版)B-T 22930.2-2021 皮革和毛皮 金属含量的化学测定 第2部分:金属总量.pdf VIP
-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pdf VIP
- B100376宁夏社会科学院职工食堂维修工程招标文件.doc VIP
- sci论文的图表规范.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