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较为严重的一型,病情凶险,常伴有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且多伴有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目前,西医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感染、肝肾功能损害等较多副作用,且部分患者病情易反复。因此,探寻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凭借其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具体时间区间]在[医院名称]皮肤科就诊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X]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X/2]例。观察组中男性[X1]例,女性[X2]例,年龄[年龄段1]岁,平均年龄[X3]岁,病程[病程范围1]年,平均病程[X4]年;对照组中男性[X5]例,女性[X6]例,年龄[年龄段2]岁,平均年龄[X7]岁,病程[病程范围2]年,平均病程[X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1.对照组
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甲氨蝶呤(MTX)口服,每周[X9]mg,分[X10]次服用;同时口服阿维A胶囊,初始剂量为每日[X11]mg/kg,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X12]mg。疗程为[X13]周。
2.观察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同时给予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进行分型论治:
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进行分型论治:
血热毒盛型:患者表现为全身皮肤潮红、肿胀,鳞屑较多,伴有发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凉血解毒、清热泻火,方用凉血消风汤加减。药物组成:生地[X14]g、丹皮[X15]g、赤芍[X16]g、紫草[X17]g、黄芩[X18]g、栀子[X19]g、土茯苓[X20]g、白鲜皮[X21]g、苦参[X22]g、生甘草[X23]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口服,早晚各1次。
血虚风燥型:患者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颜色变淡,伴有头晕、乏力、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药物组成:当归[X24]g、熟地[X25]g、白芍[X26]g、川芎[X27]g、何首乌[X28]g、防风[X29]g、荆芥[X30]g、白蒺藜[X31]g、黄芪[X32]g、生甘草[X33]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口服,早晚各1次。
血瘀阻络型:患者表现为皮肤暗红、肥厚,鳞屑较厚,伴有刺痛,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桃仁[X34]g、红花[X35]g、当归[X36]g、生地[X37]g、川芎[X38]g、赤芍[X39]g、牛膝[X40]g、桔梗[X41]g、柴胡[X42]g、枳壳[X43]g、生甘草[X44]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口服,早晚各1次。
同时配合中药外洗,选用苦参[X45]g、黄柏[X46]g、地肤子[X47]g、白鲜皮[X48]g、蛇床子[X49]g、土茯苓[X50]g、大黄[X51]g、芒硝[X52]g(后下)。将上述药物加水[X53]ml,煎至[X54]ml,去渣,待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X55]分钟。疗程为[X13]周。
(三)疗效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临床疗效观察
皮疹改善情况:采用皮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进行评估。PASI评分包括鳞屑、红斑、浸润程度及皮疹面积4项指标,每项按0-4分评分(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极重度),总评分范围为0-72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X13]周记录患者的PASI评分,并计算PASI改善率。PASI改善率=(治疗前PASI评分-治疗后PASI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数学校本课程:构建、实践与展望.docx
- 中能下核形变与密度效应:反应动力学及轻粒子关联的深度剖析.docx
- 中英初中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基于实践与政策的双重视角.docx
- 中药干预对模拟渡海作训大鼠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调节机制探究.docx
- 中越投资会计准则:差异剖析与协同发展路径探索.docx
- 中部区域性人才市场建设:现状、挑战与突破路径研究.docx
- 中部崛起战略下我国中部地区普通高校体育经济专业的困境与突破.docx
- 中韩新能源产业报道的多维度比较与启示.docx
- 中韩证券市场开放:历程、差异与启示——基于比较视角的深入剖析.docx
- 丰台车辆段轮轴检修工艺的优化与创新研究.docx
- 临床常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的回顾性研究.docx
- 临床试验偏倚来源剖析与量化评价方法探究.docx
- 丹参素冰片酯的脑靶向之旅:解析对血脑屏障P-糖蛋白的影响.docx
- 丹参酮ⅡA对NADPH氧化酶2通路的调控及改善内毒素血症小鼠心功能的机制探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