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木之心:与一株瓜子黄杨的永恒对话.docxVIP

微木之心:与一株瓜子黄杨的永恒对话.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木之心:与一株瓜子黄杨的永恒对话

庭院东南角,那株瓜子黄杨已站立了半个世纪。祖父种下它时,仅是一株尺把高的幼苗,如今已长成亭亭如盖的小树,树冠经年修剪成饱满的球形,叶片密如繁星。每年清明回乡,我总会站在它面前良久,伸手触摸那些微小的叶子——椭圆形,革质,叶缘略反卷,触感如婴儿耳垂般柔韧。这株看似平凡的植物,却承载着我们家族三代人的记忆,也悄然塑造了我对生命的理解。

初见瓜子黄杨,是在我蹒跚学步的年代。那时总觉得这株“长不大的树”神奇无比——年年看似如初,细看却总有新变化。春日,嫩绿的新叶从墨绿的老叶间探出,如同老墨画上点缀的新彩;夏季,细小的白花悄然开放,清香若有若无;秋深时,蒴果裂开,露出黑色的种子,我常收集起来当弹珠玩耍。最神奇的是冬季,当院中其他植物纷纷凋零,唯有黄杨依然挺立,白雪覆盖在它的叶面上,绿白相间,宛如玉雕。

真正认识这种植物,是在初中生物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人选择一种校园植物进行观察记录,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学楼前的瓜子黄杨篱。连续数周的观察中,我发现了许多以往忽略的细节:它的叶片表面有层薄薄的蜡质,能减少水分蒸发;茎干扭曲却坚韧,大风中随风摆动却从不折断;根系发达而深邃,能牢牢抓住土壤。最令我惊讶的是,这种看似温和的植物,竟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剪下的枝条随意插入土中,不久就能生根发芽。那时我才明白,柔韧不等于脆弱,沉默不代表无力。

大学读园林专业,对黄杨的认识更加深入。植物学教授告诉我们,瓜子黄杨(Buxussinica)是中国特有物种,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在苏州园林中,它被修剪成各种造型,体现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在传统文人画里,它常与奇石相伴,象征君子的谦逊与坚韧。我记得教授说过:“你们不要小看这些被修剪成型的黄杨。它们的伟大不在于个体张扬,而在于共同构成的和谐整体。这是东方的美学,也是东方的哲学。”

成为景观设计师后,我开始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瓜子黄杨。不同于那些追求即时效果的同行,我偏爱这种生长缓慢的植物。有个别墅区的项目,业主想要快速成型的绿篱,我坚持推荐了黄杨。三年后回访,当其他速生植物开始衰败时,黄杨篱墙却越发茂密苍翠。业主感慨道:“现在我才明白,好东西需要等待。”是的,黄杨教会我的第一课就是:真正持久的美,往往需要时间的酝酿。

三年前,我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期。苦心经营多年的工作室因疫情被迫关闭,相伴十年的伴侣也选择了离开。深秋的黄昏,我回到老家庭院,坐在那株瓜子黄杨下的石凳上。暮色中,我仔细观察这株陪伴我成长的植物——主干上的疤痕记录着每一次修剪,树冠却依然饱满匀称;有些枝条被风雪折弯,却以另一种姿态继续生长。我忽然泪流满面:这株植物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霜,被无数次修剪束缚,却从未停止向上生长。原来,生命的智慧不在于避免伤害,而在于带着伤痕继续前行。

从那以后,我开始深入研究黄杨的文化内涵。在故宫宁寿宫花园,我见到了明清时期的古黄杨,历经数百年依然苍劲有力;在皖南古村落,我发现老百姓习惯在门前种植黄杨,相信它能驱邪纳福;在古籍中,我找到无数赞美黄杨的诗文——白居易说“黄杨性甚坚”,苏轼咏“黄杨生石上,坚瘦纹如绮”。最触动我的是黄杨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因其生长缓慢,被喻为“大器晚成”;因其木质细腻,被比作“君子之质”;因其四季常青,被视为“永恒之约”。

去年春天,我受邀参与一座古寺的庭院修复。方丈特意嘱咐要保留殿前的黄杨树,他说:“这些树听了几百年的佛音,有了灵性。”施工期间,我每天与这些古黄杨相处,越发感受到它们的非凡。其中一株尤其奇特——主干中空,却依然枝繁叶茂。植物专家检测后告诉我们,这株黄杨至少有三百年树龄,中间经历过雷击火烧,却奇迹般存活下来。老方丈说:“这就是佛家说的‘空即有’吧。正因为中间空了,反而给了新生的空间。”

寺中的经历让我对瓜子黄杨有了全新认识。回城后,我在自家阳台上种了一株黄杨盆景。每天清晨,我会花十分钟与它静静相处,观察那些几乎看不见的生长痕迹。我发现黄杨的生长有着独特的智慧:它不追求速度,而注重质量;不张扬个性,而强调整体;不逃避修剪,而善于利用每一次修剪重塑自我。这种生存哲学,何尝不是现代人急需学习的功课?

今年初夏,我的黄杨盆景开花了。米粒大小的花朵簇拥在叶腋,淡雅的香气弥漫整个书房。我坐在窗前,忽然想起小时候祖父的话:“黄杨树啊,看着不长,其实一直在长。”半个世纪过去了,祖父早已作古,他种下的黄杨却依然生机勃勃。时间在植物面前,呈现出另一种维度——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循环的永恒。

如今,每当我感到焦虑或迷茫,就会看看桌上的黄杨盆景。它提醒我:生长有多种速度,快是一种,慢也是一种;成功有各种定义,显赫是一种,持久也是一种。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黄杨保持着古老的节奏:不争春,不抢夏,只是按照自己的步调静静生长。也许真正的智慧,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生

文档评论(0)

133****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