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变迁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犹如一条蜿蜒的长河,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到汉代的察举征辟,再到魏晋的九品中正,最终在隋唐之际迎来革命性转折——科举制的诞生。而唐宋两朝,正是这条长河从奔涌到沉淀的关键阶段:唐代是科举的“初创定型期”,完成了从贵族垄断到制度选才的框架搭建;宋代则是“改革成熟期”,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将科举推向更公平、更规范的高度。这段跨越三百余年的制度变迁,不仅重塑了中国的政治生态,更深刻影响了文化传承与社会流动,堪称观察古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最佳窗口。
一、唐代:科举制度的草创与初步定型
若将科举制度比作一棵大树,隋朝播下的是种子,唐代则是它生根发芽、抽枝展叶的关键时期。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的诏令,标志着科举作为常规选官制度的正式确立。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贵族余韵”到“制度自觉”的艰难蜕变。
(一)科目体系:从多元到“进士独大”的雏形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大类。常科是每年定期举行的考试,主要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六科,其中前三者最受重视;制科则是皇帝临时下诏开设的特殊科目,旨在选拔“非常之才”,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虽地位崇高但不常举行。
初期的常科中,秀才科要求最高,“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但因标准过于严苛,唐高宗时便逐渐废绝;明经科则以儒家经典为核心,考试分“帖经”(类似填空,覆盖《礼记》《左传》等九部经书)、“墨义”(默写经文及注疏)、“策问”(结合经义论时政)三步,更注重对经典的记忆与复述;进士科最初与明经并重,但从武则天时期开始,考试内容逐渐加入诗赋,“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通典》)。到中晚唐,进士科已成为士人的“黄金通道”——时人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足见其难度与地位。
(二)考试流程:从地方到中央的三级架构初现
唐代科举的流程可概括为“解试—省试—吏部试”三级。解试由各州县主持,考生包括“生徒”(官学学生)与“乡贡”(自学成才者),通过者称为“举人”,获得赴京参加省试的资格;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玄宗前曾由吏部考功司负责),主考官称“知贡举”,多由礼部侍郎担任,考试时间固定在每年二月,故有“槐花黄,举子忙”的民谚;省试合格者仅是“及第”,要真正获得官职,还需通过吏部的“关试”(又称“释褐试”),考察“身、言、书、判”四方面——即体貌、言辞、书法、判案能力,合格者才能授官,故有“进士初及第,未得即入仕,必再试于吏部”的说法。
这一流程中最具特色的是“行卷”与“通榜”现象。由于唐代科举不糊名、不誊录,主考官可参考考生的社会声望与推荐意见。考生为求中第,会在考试前将自己的诗文作品投献给达官贵人或文坛名士,称为“行卷”;若作品得到赏识,推荐人会向主考官“通榜”,直接建议录取名单。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初到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行卷于顾况,顾况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惊叹“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其推荐对白居易后来中第助力不小。这种制度虽有“请托”之弊,但也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为写出惊艳的行卷之作,举子们无不在诗文上苦心雕琢。
(三)社会影响:打破门阀垄断的初步尝试
唐代之前,选官权长期被士族门阀掌控,如北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九品中正制。科举的出现,首次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上升通道。据统计,《新唐书》记载的246名宰相中,士族出身者占69.9%,寒门出身者占13.4%,虽仍以士族为主,但较魏晋时期已有显著突破。例如,初唐名臣马周,出身博州茌平(今山东聊城)农家,早年孤贫,曾为州学助教却被黜,后客游长安,通过科举入仕,最终官至宰相;中唐诗人孟郊,“少隐嵩山,性狷介,隐者也”,46岁才中进士,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狂喜之句,正是寒门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
但此时的科举仍带有明显的过渡性。一方面,士族凭借文化优势与社会资源,仍在科举中占据主导——如赵郡李氏、博陵崔氏等家族,唐代出进士者多达数十人;另一方面,科举录取人数有限(每年进士科仅取二三十人),对整个官僚体系的影响尚不及宋代深远。正如历史学家陈寅恪所言:“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科举制度的真正成熟,还要等到宋代的制度革新。
二、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全面成熟
五代十国的战乱,不仅打碎了政治格局,也冲垮了唐代科举的“人情网络”——门阀势力在战火中衰落,地方荐举的公信力崩塌,“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迫切需要更公平、更规范的选官制度。宋代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以“防弊之政”为核心,对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南18J112 墙标准图集.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树立正确三观:从庞众望的成长看青春担当》主题班会课件.pptx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docx
- 2025电力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白皮书.docx VIP
- 《运动神经元病》课件.pptx VIP
- 肾上腺皮质腺瘤护理查房.pptx VIP
- 药物制剂生产实训(初级)课件 2-2 PPT:人员卫生管理.pptx
- 三年(2023-2025)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选择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VIP
-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pptx VIP
- 5_1_名雅化工不饱和聚脂树脂腻子(原子灰)MSDS.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