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VIP

中医骨伤科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骨伤科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术前准备期护理技术操作

1.1中医体质调理护理操作

1.1.1中药汤剂服用护理

操作前评估:确认患者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肝肾亏虚、湿热内蕴),核对中药方剂、剂量,询问患者过敏史、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

操作流程:

遵医嘱煎煮中药,气虚血瘀证(黄芪桂枝五物汤)、湿热内蕴证(四妙散)宜温服(38-40℃),肝肾亏虚证(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若为丸剂,用温水送服。

服药时间:汤剂宜餐后30分钟服用,避免空腹刺激胃肠;丸剂每日2次,早晚餐后服用。

服药后观察:记录患者服药后有无腹胀、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气虚血瘀证患者注意观察乏力、面色改善情况,湿热内蕴证患者监测局部红肿、口苦症状变化。

注意事项:中药煎煮需专用砂锅,忌用铁锅、铝锅;若患者同时服用西药,需间隔1-2小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1.1.2中药熏洗护理

操作前评估:检查患髋皮肤完整性(有无破损、湿疹),评估患者体温(体温>38.5℃时暂停),准备熏洗设备(熏洗盆、温度计、毛巾)。

操作流程:

按配方(艾叶15g、乳香10g、没药10g、木瓜12g、防风10g)煎煮药液,过滤后倒入熏洗盆,水温降至40-45℃(用温度计测量,避免烫伤)。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侧卧,患髋朝上),暴露患髋,用毛巾围住熏洗盆边缘,形成密闭空间熏蒸10分钟,待药液温度降至38℃左右时,用毛巾蘸药液擦洗患髋周围皮肤,每次20分钟,隔日1次。

熏洗后用干毛巾擦干患髋,注意保暖,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熏洗时避免药液接触会阴部;皮肤破损、感染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熏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立即停止操作,协助平卧休息。

1.2功能训练护理操作

1.2.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操作前评估:评估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肌力分级,确认患髋无明显疼痛。

操作流程: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双腿自然放松,在膝关节下方垫薄枕(高度约5cm)。

指导患者缓慢绷紧大腿前侧肌肉(感受髌骨上移),保持5秒,然后缓慢放松,休息3秒,每次15-20组,每日3次。

训练过程中观察患者肌肉收缩情况,若出现患髋疼痛,立即调整动作幅度或暂停训练。

注意事项:训练时避免屈髋、内收动作;若患者肌力较弱,可先用手触摸大腿前侧,感受肌肉收缩,辅助建立动作记忆。

1.2.2助行器使用训练

操作前评估:检查助行器(步行架/双拐)稳定性(螺丝是否松动、橡胶垫是否完好),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上肢肌力。

操作流程:

调整助行器高度:患者站立时,双手握住助行器扶手,肘关节屈曲30°-45°,扶手高度与髋部平齐。

站立训练:协助患者从床上坐起,双脚踩稳地面,双手扶住助行器,缓慢站起,保持站立5-10秒,适应后再进行行走训练。

行走训练:指导患者先移动助行器至前方30-40cm处,再迈健侧腿,最后迈患侧腿(患髋外展15°),步幅均匀,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2次。

注意事项:训练时需2人保护(1人在患侧扶持,1人在后方保护);避免助行器过高或过低,防止姿势异常导致肌肉劳损。

二、术后急性期护理技术操作

2.1中医疼痛管理护理

2.1.1针灸镇痛护理

操作前评估:核对穴位(患侧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太冲),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评估患者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操作流程: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穴位皮肤用75%乙醇消毒2次,直径>5cm。

选用0.30mm×40mm毫针,足三里、阳陵泉直刺1-1.5寸,合谷、太冲直刺0.5-1寸,采用提插捻转泻法(频率60-90次/分钟),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留针期间观察患者面色、意识,若出现头晕、恶心等晕针症状,立即起针,协助平卧,给予温开水。

注意事项:避开切口周围2cm范围;有出血倾向(如服用抗凝药)、皮肤感染或晕针史者慎用;针灸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5分钟,防止出血。

2.1.2中药外敷护理

操作前评估:检查切口愈合情况(术后3天无渗液、红肿),评估患者皮肤过敏史,准备金黄膏/活血止痛膏、纱布、胶布。

操作流程:

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暴露髋关节周围皮肤,用温水清洁皮肤并擦干。

金黄膏(或活血止痛膏)剪成10cm×15cm大小,避开切口,贴于患髋外侧(覆盖臀大肌、股四头肌区域),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每次8-12小时,每日1次。

外敷期间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水疱等过敏反应,若出现不适,立即取下药膏,用温水清洁皮肤,必要时涂抹抗过敏药膏。

注意事项:切口未愈合、皮肤破损或感染时禁用;外敷时间不宜过长,防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