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影像检验冠脉造影实操导管钩挂技巧及常用投照体位.doc

临床影像检验冠脉造影实操导管钩挂技巧及常用投照体位.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影像检验冠脉造影实操导管钩挂技巧及常用投照体位

第一部分: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流程

第一章术前准备

1.1术前检验准备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肝梅艾(肝炎、梅毒、艾滋病)抗原和/或抗体

影像评估:超声心动图、胸片

药物:抗血小板、他汀药物及其他口服药,术前24小时开始持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直至术后出现充足尿量。

1.2器械准备(表1)

表1冠状动脉造影常用器械

图1经桡动脉途径左右共用造影导管,目前最常用为TigerⅠ

图2JudkinsLeft和JudkinsRight导管,目前最常用为JL3.5、4和JR3.5、4导管

第二章术中操作

2.1关键步骤(以桡动脉路径为例)

1.Seldinger法穿刺

2.置入动脉鞘管(以上2步在《桡动脉穿刺「保姆级」教学!看完你一定会收藏》已详细介绍,在此不赘述)

3.送入导丝:泥鳅导丝通过路径中迂曲血管的能力强,但支撑力弱,容易进入分支。J型导丝通过迂曲血管的能力弱,但支撑力强,不易进入分支。

前送过程要点:

(1)速度适中:仔细感受阻力,如遇阻力及时停止;

(2)全程透视:避免导丝误入分支或其他血管,如导丝头端变化伴随阻力增大,需部分回撤调整方向后再前送;

(3)必要时造影:当前送阻力较大,导丝反复调整不能到达适当位置时可经鞘管或造影导管造影,明确动脉路径情况,决定前送方向或更换造影路径;

(4)导丝送至窦底回弯后使导丝头端位于左冠开口以上,主动脉弓以下部位,避免进入冠状动脉及左心室。

血管常见迂曲部位及破解要点:

(1)桡尺动脉分叉前后部分血管处:多可通过调整导丝方向进入正确路径;因普通导引导丝头端弯度较小不可调节,如无法通过迂曲血管可换用PTCA导丝;

(2)锁骨下动脉进入头臂干处:此部位如存在轻度迂曲,导丝前送失败,嘱患者深吸气后将局部血管拉直,导丝可顺利送入升主动脉。

(3)颈部血管-主动脉弓-升主动脉部分:此处往往存在更大角度的迂曲,如导丝始终进入降主动脉,将导丝缓慢回撤至气管分叉稍上部水平,调整导丝头指向右侧,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如不成功,沿导丝前送造影导管至降主动脉内,回撤导丝至导管内或在外保留2~3cm,旋转导管头指向升主动脉侧,同时回拉导管和导丝,导管头跳跃至升主动脉后前送导丝,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如上述不成功且导管头端在气管分叉稍上部水平,指向头侧时可沿导管方向送入泥鳅导丝,使导丝沿主动脉弓血管上部逆向进入升主动脉,导丝到位后轻轻回撤导管,嘱患者深吸气,调整导丝的同时再沿导丝送入造影导管(即回环法)。

图3回环法

4.送入导管:

前送导管要点:

(1)导丝在前,导管在后;

(2)前送阻力明显加大即可停止,造影明确血管路径,如为血管痉挛可予抗痉挛药,如为直径较小的分支,更换前送路径,如不成功,可能更换股动脉路径;

(3)导管到升主动脉缓慢回撤导丝,防止导管回弹过快造成血管损伤。

实际操作过程中,导管和导丝往往需要相互配合,互为支撑。

5.钩挂导管及造影过程(以Tiger管为例)(重点):通常先进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再进行右冠状动脉造影。如主动脉迂曲、升主动脉增宽或左冠开口过高时,共用导管不能到位,需更换JL造影导管,甚至EBU指引导管;如右冠开口较低或较高,共用导管不能到位,需更换JR造影导管,甚至Amplatz导管。

操作过程:

(1)进入左冠状动脉:调整投照体位(本中心通常使用左前斜30°),将造影导管沿导丝送至窦底回弯处,透视下缓慢回撤导丝,连接造影导管和三联三通管,排气(切记!)后顺时针旋转,同时回拉造影导管,可见造影导管「跳跃」进入左窦,然后结合旋转与回拉前送动作逐步调整导管,可见再次「跳跃」进入左冠开口,完成左冠各个投照体位下的造影;

(2)进入右冠状动脉:调整投照体位(本中心通常使用左前斜30°),回拉导管脱离左冠开口位置,顺时针旋转,然后加前送导管至右窦内,调整导管可见「跳跃」进入右冠开口,完成右冠各个投照体位下的造影。在寻找开口时可轻冒造影剂。操作过程中需要动作轻柔,不可过快或过度扭转,建议持续观察压力变化,预防导管打折,如主动脉迂曲,在配合导丝增加支撑力后旋转。完成操作后缓慢回撤导管,必要时可送入导丝后一同回撤。

第三章投照角度

心脏为不规则的圆锥体,冠状动脉走形也呈三维弯曲,通过某个投照体位完整展示血管形态不太可能。因此冠状动脉各血管段需要不同方向的投照位置以充分展开。对于分叉、平行的血管,有时需要特定的投照角度避免血管重叠。

因为冠脉造影仅显示冠状动脉,个人觉得学习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前,应熟悉冠状动脉在心脏上的走形,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个心脏实物模型结合冠脉造影反复观看,当掌握后就要忽略心脏,直接看血管(图4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