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脂肪移植对DNCB诱导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疗效与机制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部分患者病情可迁延至成年。其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干燥、剧烈瘙痒以及慢性湿疹样皮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发达国家,儿童中的患病率可高达10%-20%。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逐步上升,如1998年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2002年10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而2012年上海地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特应性皮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患者常因瘙痒而睡眠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部分患者甚至存在自杀倾向。同时,频繁的就医、治疗费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非致命性皮肤疾病中,特应性皮炎的疾病负担位列第一。目前,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一般治疗如避免搔抓、减少洗澡次数、使用保湿剂等;药物治疗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类软膏、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抗组胺药物等;物理治疗如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然而,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皮纹、紫癜、毛发增生、色素沉着等皮肤方面副作用,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肾上腺抑制、生长发育迟缓、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白内障等其他系统的并发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虽然副作用相对较小,但2006年FDA对其潜在引发肿瘤的风险发出警告,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特应性皮炎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脂肪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整形美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填充全身任何部位的凹陷,如凹陷性瘢痕、面部凹陷、丰胸等。其原理是将自身脂肪组织从一个部位移植到另一个部位,利用脂肪组织中含有的多种细胞成分,如脂肪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发挥修复和再生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脂肪移植不仅能够填充组织缺损,还具有调节免疫、促进血管生成、抗炎等作用。基于脂肪移植的这些特性,将其应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肪移植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特应性皮炎的现有治疗手段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旨在缓解症状、减少复发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当前治疗手段涵盖多个方面。在药物治疗领域,局部用激素是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和皮肤屏障功能来缓解皮炎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轻度特应性皮炎,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能有效减轻皮肤炎症、红斑和瘙痒;中重度患者则可能需要中强效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然而,长期使用局部用激素会带来诸多副作用,皮肤方面,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使皮肤表面出现红血丝;皮纹现象,即皮肤纹理加深;紫癜,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毛发增生,使局部毛发增多、增粗;色素沉着,导致皮肤颜色加深,影响美观。从系统层面看,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肾上腺抑制,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生长发育迟缓,尤其对于儿童患者,会影响其正常的身体发育;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情况也可能出现,增加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白内障的发生风险也会升高。
局部免疫抑制剂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对激素治疗不耐受或有激素使用禁忌证的患者,特别是面部、颈部和褶皱部位等皮肤薄嫩处。以他克莫司软膏为例,它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不过,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其潜在引发肿瘤的风险发出警告。尽管后续长期的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的数据,以及近期的综述和meta分析均未发现其使用会增加淋巴瘤的患病风险,但FDA的黑框警告仍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抗组胺药物也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尤其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不仅具有抗组胺作用,还能发挥系统的抗过敏作用。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其瘙痒症状往往较为严重,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有效减轻瘙痒,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但部分患者在使用抗组胺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工作效率。
除药物治疗外,物理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耦合视角下合成基因调控网络的动力学深度剖析与前沿探索.docx
- 聊城市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剖析与优化路径.docx
- 职业生态视角下深圳市S社区社会工作职业自主性剖析与提升路径研究.docx
- 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转换决策的深度剖析.docx
- 职务犯罪侦查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权利的司法适用探究与实践.docx
- 职务犯罪技术侦查程序规制:困境、比较与完善路径.docx
-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多维度分析与优化策略探究.docx
- 联动条件在险价值: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创新与实践.docx
- 联合利华在中国二、三线市场的渠道策略变革.docx
- 联合国决议国际法律效力的多维审视与实践考量.docx
- 脂肪酰氧乙基磺酸钠合成中的抗氧化奥秘与新型抗氧剂探索.docx
- 脂肪酶酶制剂规模化生产工艺的深度解析与创新策略.docx
- 脂肪酸饮食摄入结构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多维度影响及机制解析.docx
- 脉冲偏压对容性放电等离子体中离子能量及角度分布调控的深度剖析.docx
- 脉冲射频调节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剖析与影响因素探究.docx
- 脉冲强光技术降解甲醛的实验与机理探究.docx
- 脉冲电容器柔性充电电源:技术、设计与应用的深度剖析.docx
- 脉络学说之营卫理论的传承与演进.docx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的新曙光.docx
- 脑户穴:从文献溯源到临床实践的深度剖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