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康复科假肢矫形器查房适配课件
01前言
前言清晨的阳光透过康复科的落地窗,洒在走廊尽头的假肢适配室里。我站在门口,看着王师傅坐在轮椅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残肢末端的弹性绷带——那是他左小腿截肢后第45天,今天要进行首次假肢适配评估。这样的场景,我在康复科工作的第十年里见过无数次:有人因创伤失去肢体,有人因疾病被迫截肢,他们带着对“重新站起来”的渴望来到这里,而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为他们装上一具“工具”,更是帮他们找回丢失的生活。
2025年,随着3D打印技术、智能传感材料在假肢矫形器领域的普及,适配精准度和患者舒适度有了质的飞跃,但“以人为本”的核心从未改变。查房适配不是简单的“量体裁衣”,而是一场涉及医学、工程学、心理学的精密协作,更是一场与患者共同跨越身心创伤的“重建之旅”。今天,我将以王师傅的病例为线索,和大家分享康复科假肢矫形器查房适配的全流程思考。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王师傅,48岁,建筑工人,主因“左小腿碾压伤术后截肢3个月”入院。去年11月,他在工地作业时被坠落的钢筋砸中左腿,经急诊抢救后因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坏死,行左小腿中下1/3截肢术。术后1个月转入我科,目前残肢长度约15cm(自膝关节间隙至残端),残端愈合良好,无感染、渗液,皮肤颜色正常,但触诊残肢近端(腓骨头处)有轻度压痛,患者自述“走路时残肢容易磨红”。
王师傅术前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术后因行动不便暂居女儿家,平时靠轮椅活动,日常需求(如如厕、洗漱)需家人协助。首次沟通时,他总说“装个能走路的就行”,但眼神里藏着一丝犹豫——我知道,他更在意的是“能不能回工地搬砖”“会不会拖累孩子”。
病例介绍这是典型的创伤后截肢患者:年龄处于劳动能力旺盛期,职业需求对下肢功能要求高,心理上既渴望恢复独立,又担心适配效果达不到预期。这类患者的假肢适配,既要满足功能性(负重、行走稳定性),又要兼顾长期使用的耐受性(残肢保护),更要通过心理支持帮他重建“我能行”的信念。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要做好假肢适配,第一步是“把患者看透”。我们的评估不是填表格,而是像雕刻师观察原石般,从身体到心理、从当下到未来,全方位勾勒出患者的需求图谱。
身体评估残肢专项检查:王师傅残肢呈圆柱状,周径(髌韧带下10cm处)左42cm、右43cm(健侧),残端皮肤无瘢痕增生,但近端腓骨头突出明显(这是易磨损点);触诊残肢肌肉张力适中,无异常骨突或神经瘤(按压无放射性疼痛);残肢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主动屈曲120(健侧130),伸展0,无挛缩倾向。
全身功能状态:肌力评估(MMT):股四头肌4级(健侧5级),腘绳肌4级;平衡功能:坐位平衡3级(稳定),立位平衡(需轮椅辅助)1级;心肺功能:静息心率78次/分,6分钟步行试验(轮椅)280米,提示有一定运动储备。
心理与社会评估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王师傅得分52分(轻度焦虑),主要顾虑是“假肢会不会太重”“走路会不会疼”“女儿女婿嫌我麻烦”;社会支持方面,女儿每天陪他康复训练,女婿负责联系工地协调工作,但王师傅仍觉得“自己成了负担”。
适配需求评估结合职业特点(建筑工人需频繁蹲起、上下楼梯),王师傅的核心需求是:①假肢负重能力强(能承受80kg体重+轻度搬运);②膝关节灵活性好(适应工地复杂地形);③残肢接触面压力分布均匀(避免长期磨损)。同时,他希望假肢外观接近健侧(“不想被人盯着看”)。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4项核心护理诊断:
躯体活动障碍与截肢后肢体缺失、假肢未适配有关:表现为依赖轮椅,无法独立完成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
自我形象紊乱与肢体缺失导致的外观改变、社会角色中断有关:表现为回避与工友联系,不愿参与家庭聚会。
知识缺乏(特定)缺乏假肢使用、残肢护理及适应性训练的相关知识:表现为对假肢穿脱步骤、日常维护一无所知,担心“自己学不会”。
潜在并发症残肢皮肤损伤、膝关节挛缩、假肢对线不良:风险因素包括腓骨头突出(易受压)、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影响关节稳定性)、初次适配经验不足(可能因调整不当导致对线偏差)。
05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不是“装上假肢”,而是“让假肢真正成为患者身体的一部分”。我们为王师傅制定了“3阶段目标”,从“安全适配”到“功能强化”,最终实现“回归社会”。
阶段一:安全适配(术后3-4周,适配前)目标:残肢条件达标(皮肤耐受压力、关节活动度正常),患者掌握基础适配知识。
措施:
残肢预处理:每天2次手法按摩(重点腓骨头区域),促进血液循环;指导使用弹性绷带“8字缠绕法”(远端稍紧、近端稍松),帮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