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2/NUMPAGES
PAGE2/NUMPAGES33
第3讲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知识清单)目录01知识脑图·学科框架速建02考点精析·知识能力全解【知能解读01】
目录
01知识脑图·学科框架速建
02考点精析·知识能力全解
【知能解读01】修辞手法
【知能解读02】表达方式
【知能解读03】表现手法
【知能解读04】结构技巧
03攻坚指南·高频考点突破
【重难点突破01】鉴赏表达方式
【重难点突破02】鉴赏表现手法
【重难点突破03】鉴赏结构技巧
04避坑锦囊·易混易错诊疗
【易混易错01】不明诗歌表达技巧范畴
【易混易错02】不会结合诗句分析
05通法提炼·高频思维拆解
【方法技巧01】鉴赏修辞手法解题法
【方法技巧02】鉴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解题法
【方法技巧03】鉴赏结构技巧解题法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表达观点或揭示哲理时所运用的艺术方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结构技巧四个方面。四个范畴具有融合性,不宜过于纠缠其概念区分的边界。
考法相对灵活:提问较宽泛,不聚焦于某一技巧,答题重在明确技巧,解释运用及赏析效果。
01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表达技巧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一)常见修辞及效果
1.比喻,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2.比拟,使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3.借代,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某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怀,增强感染力。
5.对偶,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彰集中含蓄。
6.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7.反复,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8.设问,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9.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10.用典,表达感情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表意含蓄、巧妙。
12.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点,加强文章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13.反语,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二)常混修辞手法的区分和界定
1.比喻和比拟
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强调将物(或人)写出人(或物)的行为和情态,或者把甲物写出乙物的行为和情态。如:“遥望洞庭山水翠(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嫌”字将春雪人格化了。
2.借喻和借代
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由于诗歌中的比喻常常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这就给区别借喻和借代增加了难度。如“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白居易《对酒吟》)用“红袖”代指美人。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浮云”和“日”分别比喻蒙蔽君王的小人和君王自己,这就属于借喻。
3.设问与反问
设问通常有问有答,或者无须回答;反问则是无疑而问,一般没有回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有问有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用了反问的手法,无疑而问。
【跟踪训练】
(2024·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
=1\*GB3①诗中“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将泉声有时如怒声般壮伟和有时如细点般清圆进行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泉声的丰富多变和独特魅力。
=2\*GB3②这种对比的描写方式,使泉声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能更好地领略泉声的美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颈联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泉水“既响亮又微小”,答题时要围绕“对比”中显现出“响亮又微小”进行作答。颈联“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写泉声的变化。上联突出泉水的“怒声”“壮伟”,写其如同愤怒地咆哮,突出泉水激流浩荡、汹涌澎湃的流淌之声,给人以雄健伟岸之感;下联突出泉水的“细点”“清圆”,写其如同细声嘀嗒,突出泉水涓涓细流、断断续续、清亮圆润的流淌之声,给人以小巧委婉之感。雄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1讲 鉴赏诗歌形象(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1讲 鉴赏诗歌形象(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1讲 名篇名句默写(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1讲 名篇名句默写(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1讲 议论文写作(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1讲 议论文写作(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2讲 鉴赏诗歌语言(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2讲 鉴赏诗歌语言(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3讲 文言句式(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3讲 文言句式(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3讲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3讲 赏析小说环境(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3讲 赏析小说环境(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4讲 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4讲 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4讲 赏析叙述技巧(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5讲 材料作文写作(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5讲 材料作文写作(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5讲 古代诗歌客观题判断(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26高考语文一轮知识清单第05讲 古代诗歌客观题判断(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