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摘要
近年来,Aurivillius相材料凭借高活性在光催化领域逐步崭露头角,受到研
究人员关注。主要原因有:1)Aurivillius相材料自发极化诱导的内极化场有利于
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迁移;2)具备高度各向异性的层状结构,易于实施晶面
工程和掺杂改性。然而,因为铁电材料尺寸效应的存在,晶粒尺寸变化对
Aurivillius相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一方面,晶粒尺寸减小有利
于缩短光生载流子迁移至表面活性位点距离,有利于光催化反应进行;另一方面,
晶粒尺寸减小会降低内极化场强度,削弱光生载流子分离迁移驱动力,对光催化
反应不利。因此,揭示两者之间的平衡竞争机制可为高活性Aurivillius相催化剂
的设计开发提供方向。此外,探究开发高活性Aurivillius相衍生催化剂也是该领
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基于BiWO衍生得到的含氟Aurivillius相催化剂
26
(BiNbOF和BiTiOF)近年来同样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然而其传统制
25242
备过程常涉及高危氢氟酸,实现该类催化剂温和可控制备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便
利条件。本论文围绕探究铁电尺寸效应相关光催化机制和温和可控制备含氟
Aurivillius相催化剂这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1)本文选择水热法(BTNO-H)和熔盐法(BTNO-M)制备不同晶粒尺寸的
层状Aurivillius相铁电氧化物BiTiNbO(BTNO)作为研究模型,尝试揭示晶
39
粒尺寸变化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光催化测试结果显示,晶粒尺寸较大的
22
BNTO-M(8.2m/g)最佳析氢量和析氧量分别是BTNO-H2(20.4m/g)的47.1
倍和3.7倍,尽管后者具备更大比表面积。进一步物性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样品
在暴露晶面、光吸收和表面缺陷状态方面基本相同,但BNTO-M内极化场(IPF)
高于BTNO-H2。这表明在铁电尺寸效应范围内,内极化场超越比表面积成为决
定光催化活性的主导因素。此外IPF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具有方向性,在c方向上
IPF的大幅减小导致BTNO-H系列纳米片{001}暴露晶面的析氢活性急剧降低。
2)含氟Aurivillius相催化剂BiNbOF(BNOF-M)和BiTiOF(BTOF-M)
25242
的传统制备方法通常涉及高危氢氟酸,制备过程风险大。如何温和、可控地合成
高纯、高活性BNOF-M和BTOF-M纳米片仍面临挑战。本课题组开发出一种温
和改良熔盐法(无氢氟酸),成功制备出高纯BNOF-M和BTOF-M纳米片。以
BNOF-M为模型催化剂,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纳米片顶部和侧面
暴露面分别对应于{001}晶面和{100}晶面。优化样品BNOF-M4的析氢活性和降
解活性分别是固相样品(BNOF-S)的129倍和15.6倍。研究表明,BNOF-M4
高的活性可能源自其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表面亲水性。进一步对比实验显示,
BNOF-M4的污染物RhB降解活性与商用二氧化钛(P25)相当。
关键词:Aurivillius相;光催化;铁电尺寸效应;温和可控制备
Abstract
Inrecentyears,Aurivillius-phasematerialshavegraduallyemergedinthe
photocatalyticfieldwithhighactivityandhaveattractedtheattentionofresearchers.
The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真实电影”视域下纪录片中导演介入原则与创作实践--以毕业作品《见山》为例.pdf
- 《生死疲劳》感官叙事研究.pdf
- 《通志》三国纪传研究.pdf
- 《问题的核心》的空间想象.pdf
- 3-6岁幼儿科学区活动中游戏性水平调查研究.pdf
- 1931年水灾与武汉疫病防治研究.pdf
- 1961年以来河南省热量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对温度带的影响.pdf
- A_B位离子取代调控BCZT基陶瓷物相与电学性能的研究.pdf
- Bc介子衰变中CP破坏的唯象研究.pdf
- CO2对Pickering乳液微观结构和相行为的调控.pdf
- 掺杂对‘1144’与‘12442’型铁基超导体磁通动力学的影响.pdf
-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负载改性TiO2力学与自清洁性能研究.pdf
- 陈彦小说的隐喻叙事研究.pdf
- 陈怡《阿瓦日古丽变奏曲》民族元素与演奏实践探析.pdf
- 城区高中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pdf
- 城市生活题材下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以《归途》系列创作为例.pdf
- 初中美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校本课程“红色文化剪纸”为例.pdf
- 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中民族化特征分析及演奏实践.pdf
- 创业题材人物纪录片《菲菲和她的早教园》人物形象塑造研究.pdf
- 从受挫走向回归:一名乡村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叙事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