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项目经理部索塔施工温控专项方案
PAGE
PAGE1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
索塔施工温控专项方案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项目经理部
2011年6月
目录
TOC\o1-2\h\z\u一、工程概述 -1-
1.1编制依据 -1-
1.2工程概述 -1-
二、配合比设计 -2-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计算 -5-
3.1相关资料 -5-
3.2温控计算 -6-
3.3冷却管的布置及混凝土的降温计算 -8-
四、温控指标 -9-
4.1温度控制 -9-
4.2冷却水 -9-
4.3保温养护 -10-
五、温控措施 -10-
5.1混凝土配制 -10-
5.2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 -10-
5.3控制混凝土浇筑间歇期、分层厚度 -11-
5.4冷却水管的埋设及控制 -11-
5.5内表温差控制 -12-
5.6裂缝控制措施 -12-
六、现场温度监测 -15-
6.1检测元件的布置 -15-
6.2监测元件的埋没 -15-
6.3现场监测要求 -16-
9-
一、工程概述
1.1编制依据
1、《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工程施工设计图》(2010-12)
2、《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2011-5)
3、《招标文件》(2011-3)
4、《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2011-6)
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86-2008)
6、《混凝土索塔施工作业企业标准》(QBMBEC1004-2005)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8、《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版
1.2工程概述
东水门长江大桥索塔采用天梭形,包括上塔柱、中塔柱、下塔墩,采用C50混凝土,P1塔塔柱顶高程341.61m,塔底高程169.00m,索塔总高172.61m;其中上塔柱高46.5m,中塔柱高62.5m,下塔墩高63.61m;P2塔塔柱顶高程341.496m,塔底高程179.00m,索塔总高162.249m;其中上塔柱高46.5m,中塔柱高62.5m,下塔墩高53.496m,整个桥塔在横桥向平面内有外、中、内三条轮廓线,每条轮廓线均由圆曲线和直线组合而成。
下塔墩外轮廓为半径308.145m圆曲线,中、上塔柱外轮廓采用斜率为13:95的直线,中塔柱与下塔墩连接段采用半径108.35m的圆曲线过渡;下塔柱中轮廓线为半径53.581m圆曲线,中、上塔柱中轮廓线为直线,斜率11.65:96,在中塔柱与下塔柱连接段采用半径138.763m的圆曲线过渡;下塔柱内轮廓为半径46m的圆曲线,中塔柱内轮廓为半径227m的圆曲线,上塔柱为竖直线,只在塔顶7米处向外与中轮廓相交。
桥塔在桥面处横向最宽为35.0m,塔顶横向宽7.0m,塔底横向宽度P1塔为18.268m,P2塔为23.897m。主塔纵向宽度塔底为11m,从塔底分叉处到桥面由11m变为9.0m,从桥面以上13米到塔顶由9.0m变为7.5m,按直线变化。塔柱采用单箱单室结构形式,塔墩采用单箱多室结构形成,塔柱壁厚1.0m,塔墩壁厚2.0m,考虑景观效果,局部作细节处理。主塔墩由于防撞需要,在180.0m标高以下采用C20素混凝土充填。
塔墩根部、塔墩分叉段及中、下塔柱连接段有混凝土实心段,为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设计,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防止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等引起的裂缝。此外在减少水泥用量、降低骨料入仓温度、加适量外加剂和精心养生等措施方面进行研究,减小水化热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作用,混凝土浇筑后将经历升温期、降温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混凝土的体积随之伸缩,若各块混凝土体积变化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如果该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混凝土就会开裂。
二、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自身的物理、热学性能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效果最基本、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是温控方案设计的首要任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表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要求
要求
砼种类
特殊要求
一般要求
用途
C50(大体积)
尽量降低水泥用量(≤350Kg/m3);
加大掺合料掺和比例;
坍落度200~220mm
缓凝时间≥30h;
使用岳阳洞庭湖天然中粗砂。
1、1小时坍落度损失≤20mm;
2、压力泌水率S10≤40%;
3、含气量≤3.0%;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