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的土地教学课件
第一章: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全景1土地改革:1950年代的历史性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历史性目标,约3亿无地或少地农民获得了土地。2集体化与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管理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土地归属于生产队集体所有,确立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3改革开放后土地制度的市场化转型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农民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开启了土地市场化进程。4现代土地制度的法律框架与政策调整
土地产权之谜:谁拥有土地?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界定根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目前国有土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城市区域和西部未开发地区;集体土地约占46%,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区别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不可买卖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典型案例:北京某开发商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得一块住宅用地70年使用权;江苏省徐州市农民李某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30年的农田耕种权。
翻天覆地的土地革命19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结构,近3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第二章:中国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从东部沿海平原到西部高原山地,从北方干旱区到南方湿润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利用方式。这一章我们将探索中国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土地资源的多样性地形: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分布中国地形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第三阶梯:东部平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山地占国土面积约33.3%,高原约26%,盆地约18.8%,平原约12%,丘陵约9.9%土壤类型:黄土、红壤、黑土等主要土壤介绍东北黑土:肥沃富含有机质,适合种植玉米、大豆等华北地区褐土:质地适中,适合种植小麦、棉花等长江流域水稻土:保水性强,适合水稻种植西北黄土:疏松多孔,易被风蚀南方红壤:酸性强,铁铝氧化物含量高气候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南北差异显著北方: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土地主要用于旱作农业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地主要用于水田农业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土地主要用于畜牧业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土地主要用于高原畜牧业
重点区域介绍: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的黄土覆盖与盐碱化问题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旱地作物面临严重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问题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与肥沃土壤优势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等。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以水稻土为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有鱼米之乡美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一年可获得多熟收成
中国地形与土壤分布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草原牧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四大盆地:塔里木、准噶尔、四川、柴达木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土壤类型分布黑土带-东北地区黄土带-华北、西北地区红壤带-长江以南地区水稻土-南方多雨区草甸土-内蒙古草原荒漠土-西北干旱区
第三章:土地利用与规划制度土地规划是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中国建立了全面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形成了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本章将深入探讨中国的土地规划体系及其实施效果。
土地规划的刚性与弹性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0年)》确立了国家层面的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规划确定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和刚性约束力。城乡土地用途管制与调整机制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明确各类土地用途转变的条件和程序。用途管制既有刚性底线如耕地红线,也有弹性空间允许合理调整,保障发展需要。典型案例:深圳城市扩展中的土地规划创新深圳通过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实施了土地整备创新机制,将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统筹整备后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促进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解决了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
土地利用效率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