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年数学四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年数学四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年数学四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20分)

1.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不足1厘米,就用(______)作单位来计量;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______)作单位。

2.一个皮球从32米的高空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二次弹起(__________)米,第四次弹起(__________)米。

3.要配成一套衣服(上衣和裤子各1件),有(_________)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4.果园里原来有7行桃树,每行8棵,后来又栽了2行,现在一共有________棵桃树。

5.一个长方形长80厘米,宽50厘米,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厘米,剩下的图形周长是(______)厘米。

6.一年有(______)个月,其中有31天的月份分别是(______)月。

7.甲、乙两个数的积是4.8,如果甲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乙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么新得到的两个数的积是_____.

8.三点五七写作(________),0.08读作(________)。

9.140秒=_____分_____秒,3吨50千克=_____千克,2分米=_____毫米

10.小红与妈妈乘飞机去上海参观世博园,因天气原因,本来是10时05分起飞的航班需推迟到10时50分起飞,那么,这班飞机延误了(__________)分钟。

二、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一只青蛙一天吃害虫85只,4只青蛙31天吃多少只害虫?列式是85×4×31.(____)

2.该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________)

3.3吨铁比3000千克的棉花重。(_______)

4.324÷6的商是两位数.(____)

5.比150与370的和少280的数是240。(________)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在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最大是8米。(___________)

2.公历年数是的倍数一定是闰年。(________)

3.38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________)

4.妈妈给兰兰和琦琦每人一杯同样多的牛奶,兰兰喝了,琦琦喝了,兰兰喝的多一些。(________)

5.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为15万,这个数最大是1.(_____)

四、勤奋的你来算一算。

1.直接写出得数。

30×4=21×7=460+250=270-90=

24÷6=2600-2000=308+107≈312×2≈

2.笔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600-167=880+407=407×8=

3.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五、操作题。

1.它们分别看到什么?

六、解决问题

1.在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美美4个星期读了416页书,芸芸3个星期读了339页书,谁读得快一些?

2.东东的体重是32千克,妈妈的体重是小东的2倍少6千克,妈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新兴”旅游团有45人,“慢生活”旅游团有36人。两个旅游团同时乘船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4.红光小学3名老师带40名学生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买门票够吗?

5.小红的钱买5元一个的本子可以买6本,这些钱买10元一个的本子可以买几本?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毫米吨

【详解】略

2、82

【分析】因为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则第一次下落高度是32米,第一次弹起高度是第一次下落高度的一半,即32÷2=16米。第二次下落高度为16米,则第二次弹起高度是16÷2=8米。第三次下落高度为8米,第三次弹起高度为8÷2=4米。第四次下落高度为4米,第四次弹起高度为4÷2=2米。

【详解】32÷2÷2

=16÷2

=8(米)

则第二次弹起8米。

8÷2÷2

=4÷2

=2(米)

则第四次弹起2米。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每一次下落高度和上一次弹起高度相等,每一次弹起高度均是这一次下落高度的一半。

3、12

【详解】略

4、7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