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科状元试题及答案.docxVIP

2025年文科状元试题及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文科状元试题及答案

试题部分

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手作里的时间刻度》

传统手作的魅力,或许在于它将时间具象成了可触可感的痕迹。在苏州缂丝工作室,老匠人王师傅正对着一架高约两米的木机,纬线穿梭如游鱼,经线排列似星轨。他的手指沾着茶渍,指甲缝里嵌着丝绒,每织入一根彩纬,都要俯身凑近,用竹筘轻轻压平——这个动作,他重复了四十年。

缂丝有“织中之圣”的美誉,其“通经断纬”的工艺,让画面呈现出雕刻般的立体感。但机器织就的仿品,总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复制出相似的纹样。王师傅却坚持手工:“机器织的是图案,手作织的是温度。”他记得三十年前带的学徒小周,如今在电商平台卖机织缂丝,上次见面时说:“师父,您这活计,一天织不出半寸,怎么和工业化比?”王师傅没接话,只是指着案头一方刚完工的“岁寒三友”缂丝团扇——松针的弧度、竹节的凹凸、梅花的晕染,连叶片边缘的虫蛀痕迹都织得纤毫毕现。“机器能织出虫蛀的随机性吗?能织出我每根丝线上的呼吸吗?”

手作的慢,是对时间的尊重。在景德镇陶瓷工坊,拉坯师傅李姐的转盘转速永远比学徒慢半拍。“快了,泥性就吃不透。”她说。有次学徒为赶订单,偷偷调快转速,结果坯体开裂。李姐捡起碎片:“泥和人一样,急不得。你看这裂纹,是泥在抗议呢。”如今,她的工作室不卖量产瓷器,只接定制单,每一件都要记录拉坯时的温度、湿度,甚至师傅当天的心情——“这些数据,机器能存,但机器不懂,温度里有春风,湿度里有梅雨季,心情里有孙子刚会喊‘奶奶’的甜。”

手作更是文化的活态传承。在云南白族扎染坊,阿婆们至今沿用“扎花、浸染、拆线”的古法。蓝草从种植到发酵需半年,扎花用的棉线要提前在米汤里浸泡三天。有游客问:“直接用化学染料、缝纫机扎花,不更省事?”阿婆笑着摇头:“扎染扎的是心意。以前姑娘出嫁,要给新郎扎一百双鞋垫,每双的花样都藏着故事——这朵并蒂莲是初见,那串葡萄是盼子。机器扎的,针脚齐整,可没了故事,哪还叫‘传家宝’?”

手作或许终将式微,但它留下的,是工业化时代最珍贵的“慢证据”。当我们拿着手机刷着千篇一律的商品时,那些藏在缂丝虫蛀痕里的光阴、陶瓷温度里的人情、扎染针脚里的故事,正默默诉说:有些东西,快不得,也省不得。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王师傅与学徒小周的对话,通过对比突出手作与机织的本质差异。

B.李姐记录拉坯时的温度、湿度和心情,体现手作将“人”的因素融入作品。

C.白族阿婆用“并蒂莲”“葡萄”等花样传递心意,说明扎染的文化功能大于实用功能。

D.结尾“慢证据”呼应开头“时间刻度”,强调手作在工业化时代的独特价值。

2.请结合文本,分析“机器能织出虫蛀的随机性吗?能织出我每根丝线上的呼吸吗?”这句话的表达效果。(6分)

3.文中三次提到“手作的慢”,请概括其具体内涵,并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4.有人认为,手作的式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无需刻意保护。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10分)

5.请以“手作中的时间”为主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题老学庵壁》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架竹苫茅”写出居处的简陋,“只数椽”强调空间狭小,暗示生计艰难。

B.颔联“万卷”“消永日”与“一窗”“送流年”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对照,突出诗人的孤寂。

C.颈联“太平民乐”与“衰老形枯”对比,隐含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感慨与对民生的关切。

D.尾联“随缘”二字,既指接受童子煎茶扫地的帮助,也暗含诗人超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7.清人赵翼评价陆游诗“清空一气,明白如话”,请结合本诗颔联和尾联,分析这一特点。(6分)

(三)写作(60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达生》中说:“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意思是:忘记脚的存在,是鞋子合适;忘记腰的存在,是带子合适;一开始就舒适而从未觉得不舒适,是忘记舒适的舒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历史(25分)

阅读材料,完成9-11题。

材料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