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docVIP

绵竹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绵竹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潺潺(chán)纠缪(jiū)污秽(huì)

B.蜷缩(quán)拮据(jié)羁绊(jī)

C.匀称(chèn)纨绔(kuà)潸然(shān)

D.纨绔(wán)憔悴(qiáo)骇(hài)然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恍然大悟惟妙惟肖姗姗来迟

B.历历在目按步就班长途跋涉

C.气宇轩昂再接再励心安理得

D.眼花缭乱相形见拙风声鹤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令人豁然开朗。

B.这个小男孩虽然年纪小,但做起事来却一丝不苟。

C.面对歹徒的威胁,他临危不惧,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D.他的演讲辞藻华丽,但缺乏真情实感,令人味同嚼蜡。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写,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和平美好的理想社会。

C.《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和主人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D.《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表达了作者辅佐蜀汉、鞠躬尽瘁的决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C.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

D.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课外读物,有文学、历史、地理等。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

(2)走送之:_________

(3)援疑质理:_________

(4)俟其欣悦: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8.本文主要写了作者什么经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学习态度?(5分)

9.你认为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是什么?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0-13题。(25分)

那座山

我的家乡在山区,屋后就是一座大山。山很高,山很高,高得云雾都常常缠绕在它的腰间。山很陡峭,陡得几乎没有路,只有一些勉强可以让人落脚的石阶,弯弯曲曲地盘旋在山腰。

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着村里的孩子去爬山。我们比赛着谁先爬到山顶,比赛着谁先看到远方的田野和村庄。那时候,我们不怕累,不怕高,只怕落在别人的后面。爬到山顶,我们会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喘着气,看着远方的风景。山下的村庄、田野,都像棋盘上的小卒,那么小,那么远。这时候,我们就会喊:“看,那是我们的家!”“看,那是我们的学校!”

长大了,我离开了家乡,去城里上学、工作。每次回家,我都会去看那座山。我发现,山还是那样的高,那样的陡峭,但山脚下却多了一条公路。公路一直通到了山顶,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山顶。山不再是那个需要我们费力攀爬的地方了。

可是,每次我站在山顶,看着远方的风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找不到小时候那种站在山顶,看着远方,那种心胸开阔的感觉了。山顶还是那个山顶,但我的心情却不一样了。

10.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座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这座山的?(5分)

11.“那时候,我们不怕累,不怕高,只怕落在别人的后面”这句话体现了当时“我们”怎样的心理?(4分)

12.文章第7段写道:“这时候,我们就会喊:‘看,那是我们的家!’‘看,那是我们的学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6分)

三、写作(60分)

14.题目:那一次,我明白了_______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简要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

2.A

3.A

4.D

5.C

二、阅读理解

(一)6.(1)得到(2)跑(3)提出(4)等待

7.(1)天气非常寒

文档评论(0)

Yan0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