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2013实习生讲课ppt课件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2013实习生讲课ppt课件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2013实习生讲课ppt课件2
2
3
4
5
6
儿童是不是大人的缩影?7
用心服务用情呵护8
课堂目标儿童对疾病的理解住院儿童的主要压力来源儿童对住院的心理反应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9
各年龄段儿童对疾病的理解
年龄分期认知特性对疾病的理解2-7岁了解语言形象思维,缺乏逻辑性、系统性自我为中心缺乏分类和守恒能力道德他律梦是外部事物现象论:疾病是外来的,与自己无关:从树上掉下来的传染论:从别人那里来的是变魔术变过来的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被赋予因果:自己做了坏事知道身体的名称,怕身体的残缺和不全7-11岁爱模仿具体而有系统的思维能力脱离自我中心具有时空、数量的概念愿做好孩子,遵守习俗接触而传染:可区分病因和致病原,但无法用术语表达注意疾病的程度内在化:知道疾病存在于体内但无法用术语表达11-成人抽象思维和假设理解抽象名词:自由、博爱明确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生理的:疾病与器官功能不良有关,每个人的疾病不同生理心理的:心理和态度可影响健康或疾病的发生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自己的见解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形象10
住院患儿的主要压力来源缺乏安全感分离性焦虑疼痛中断学习丧失控制力恐惧11
儿童对住院的反应
分离性焦虑指患儿与父母或最亲近的人分开所表现的行为特征婴儿中期至学龄前期,6月-2岁半最为严重分为:反抗期、失望期、否认或超然期12
反抗期:攻击行为大婴儿:哭叫、用眼睛寻找父母、抓住不放、拒绝陌生人幼儿:语言或身体的攻击、逃跑、自残、再次见到母亲时表现愤怒、不信任持续几小时至几天陌生人靠近,反抗加剧分离性焦虑13
失望期抑郁行为哭泣停止退缩、淡漠、悲伤、厌食、无助退化行为自慰行为:吮手指、紧抓玩具持续时间不等对儿童造成身心伤害分离性焦虑14
否认或超然阶段“适应”行为对周围感兴趣,表现愉快母亲离开时不哭不拒绝照顾与他人接触,形成新的但浅的人际关系将对父母的感情转附与物质或他人身上更需要关心分离性焦虑15
丧失控制力16
患儿对疼痛的反应6个月:全身动作、大声哭、面部表情6-12个月:局部退缩、大声哭、痛苦、愤怒身体抵抗:刺激后推开1-6岁:大声哭叫语言表达:祈求、挥动肢体不合作身体抵抗:刺激前推开学龄儿:可有以上行为语言表达:希望拖延,肌肉僵硬紧张肢体语言:握拳、咬牙、闭眼、皱眉青少年:较少语言动作反抗、肌肉紧张17
儿童疼痛表情量表18
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建立信任满足情绪需求减轻疼痛尊重患儿允许表达减轻焦虑原则:19
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措施院前教育:日常生活中的父母、老师等是关键不去上学就去医院打针!20
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分离:“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无陪病房?21
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措施减少分离的副作用:人性化的病房环境、用物介绍环境和病友护士自我介绍学龄期儿童与同学老师保持联系解释分离的原因22
走进儿科病房23
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失控感:病情允许,鼓励自由活动,尽量保持患儿院前的日常娱乐提供选择和自我决策的机会。如:坐着打针还是躺着,在左侧还是在右侧测量血压等适合儿童的病房环境24
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措施应用游戏或表达活动来减轻压力:应对压力协助诊疗如给布娃娃体检,打针,大叶性肺炎的患儿吹气球等。25
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措施发掘住院的潜在正性心理效应:护士应积极引导:通过住院促进亲子关系健康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洗手、偏食等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独立、自信住院是一个特殊的接触社会的机会。26
请蹲下来和孩子讲话!27
谢谢!28
运用沟通的技巧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
护理人员与患儿建立的信任关系,不但可以提供安全感,亦可使患儿充分表达疑问和情绪。29
儿童的沟通特点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以非语言沟通为主:如手势、表情等。8岁才能流利运用语言。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与患儿沟通需依赖各种辅助用具。如:游戏、绘画等30
与患儿沟通的原则反应儿童的感觉不直接回答问题回答应针对患儿的情绪,而非事物本身对每一件事,我们不是表示同意不同意,而是表示我们了解、接受他交谈时应与儿童的视线成水平,但不可凝视之要诚实待之,不可答应不可兑现的诺言31
与患儿沟通的原则声音应平静且不急促、说话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