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风骨傲然:宋代诗词中的海棠意象及其审美建构研究
摘要:宋代迎来了海棠诗词创作的高潮,对海棠的刻画逐渐由“形”到“神”,从外形花色的描摹转向内涵品格的挖掘,塑造了海棠孤高、坚韧、忠诚的审美品格,形成海棠既妖娆娇媚又风骨铮铮的审美特质,进一步升华化了海棠意象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海棠花风骨审美品格宋代诗词
海棠从中晚唐开始逐渐成为诗人笔下吟咏的对象,北宋时期迎来了海棠诗词创作的繁荣,对海棠的刻画逐渐由“形”到“神”,从外形花色的描摹转向对其内涵品格的挖掘。宋人赏花注重“花德”“花品”,如同人有人格一样,“人们欣赏花卉,不是欣赏花的自然美,而是欣赏花的人文美、性格美,观赏花卉的过程成为主体道德观念寻求客体再现的过程”①。宋人对花的审美观照,除了花姿花色外,更注重欣赏与品味花中所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所谓风骨,始于汉魏时的人物品评,在文学领域指刚健之美,风是风度、气质,骨是内心坚定不移的力量。海棠没有梅花香远,不比兰花幽雅,为何能获得人们的倾心与痴情?海棠迎风峭立,花开时满枝尽是粉艳美丽的娇小花朵,但它艳丽的外表下并不是一副羸弱的身躯,相比于其他观赏性植物,海棠不仅无惧阳光直晒,并且具有较强的耐风寒能力。宋人对海棠的喜爱,不仅是因为海棠的明媚动人、楚楚有致,更在于海棠绰约风姿中飘然而立的高洁品质和刚傲风骨。宋代诗词塑造了海棠孤高、坚韧、忠诚的审美品格,形成海棠既妖娆娇媚却又风骨铮铮的审美特质,进一步升华了海棠意象的审美境界。
一、只有名花苦独幽:空谷海棠的孤高之美
中国人历来重视道德内涵,常以美好的事物比喻高尚的情操,从屈原的“香草美人”开始,花草就被赋予了深厚的审美内涵,也寄寓了无数文人骚客的独特情操。“以花比德”,即以花草比喻高尚德行的创作方式自古有之,如以兰为佩的屈原、以梅为妻的林逋、独爱菊的陶渊明、以莲自喻的周敦颐……海棠因其姿色婀娜而往往被视为柔弱娇嫩之花,诗词创作多描摹其花茂的妩媚妖娆。对海棠审美品格的生发在唐代初露端倪,宋人在花卉审美中更注意观物返性和涵养德性,宋代海棠诗词开始关注对海棠品格意蕴的深入探讨,直到苏轼笔下的海棠以高洁孤傲的形象呈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海棠娇柔无力的审美认识,开启了咏赞海棠的先河。
海棠古来以蜀地为盛,苏轼为四川眉州人,生长于“海棠香国”的他,早年没有一首诗吟及海棠,直到四十五岁贬谪湖北黄州,才写出了第一首咏海棠诗。元丰二年(1079),东坡因写诗讽刺新法,被弹劾下狱,后贬任黄州
(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他漫步所居住的定惠院附近的小山上时,偶然发现了一株夹杂在杂花草莽间独放的海棠,尽管花色繁茂,但当地人无人了解其华贵,更无人欣赏。苏轼对这株海棠甚为喜爱,每年海棠盛开时,都要置酒赏花,来到黄州的第二年,他写下自谓“吾平生最得意诗”,深情地歌咏海棠: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作为“花中神仙”(贾耽《百花谱》)、“花中至尊”(王禹偁的《商山海棠》)的海棠,并没有因为流落在山野草莽而自艾自怜、自怨自弃,就算在瘴气蒸郁的恶劣环境中,海棠却仍然“嫣然一笑竹篱间”,自信而优雅地微笑着,并不以境遇的荣辱而改变清洁高雅的姿态。诗中引用了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佳人》)的诗意,“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将海棠比为空谷中的佳人,这样天姿美好的海棠却被造物主安排在“空谷”,不过海棠的美是不能掩却的,“竹篱间”的“嫣然一笑”,风姿高秀,不改其度。当粗俗的草木桃李漫山生荣时,只有
海棠苦于“幽独”,执着于“幽独”,遍山热闹的桃李反而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以桃李反衬海棠,更突出海棠的不同凡俗、孤标傲世。
苏轼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海棠比作天生丽质、高贵清淑的空谷佳人,极力刻画海棠幽独、清雅的形象,海棠幽独高洁的个性不仅与其美丽的“天姿”有关,更因其所生长的恶劣环境,突显出雅致孤高、独拔流俗的审美品格。诗人识花爱花,为他人不识名花而惋惜,为名花流落山野而愤然,海棠佳人在僻陋的江城独自花开花落,其幽独寂寞、不为世人所赏的遭际,与诗人被人谗害、历经九死一生后流落黄州的经历何其相似!诗人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与空谷海棠“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境遇融合,表达自己就算是被放逐寂寞山野,也要坚守自己的美好节操,保持卓然不群人格的人生选择。
盛放在山野中的海棠花,不屑与那些俗世中的花争艳,它的存在从来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要表现出自己的风度。后来,苏轼迁居临皋亭,也把这株海棠移栽了过去,海棠是诗人欣赏的对象,更是诗人惺惺相惜的心灵寄托: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苏轼白天领略风中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