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记叙文开头和结尾范文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写好记叙文开头和结尾范文集

记叙文,作为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其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精妙的开头,如乐曲的定音,能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弦,引领他们步入你所构建的叙事世界;一个余味悠长的结尾,则如余音绕梁,能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持久的思考与情感共鸣。本文旨在结合具体范例,探讨记叙文开头与结尾的常用技法与写作心得,希望能为诸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开头的艺术:引人入胜,奠定基调

开头是文章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作用在于:点明主旨、引出下文、设置悬念、渲染气氛,或兼而有之。好的开头应像“凤头”,小巧玲珑,精美夺目。

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此法最为常见,也最显质朴。开篇即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不绕弯子,直接将读者引入情境。

*范例1(写人):

“老张是这条老街的修鞋匠,从我记事起,他那个小小的鞋摊就支在巷口那棵大槐树下。”

*简评:直接点出人物、身份、地点,朴素自然,带着一股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立刻就能看到那个场景。

*范例2(叙事):

“那个夏日的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彻底改变了我对父亲的看法。”

*简评:点明时间、事件,并暗示了事件的重要性及对“我”的影响,简洁中带着悬念。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情绪的描写,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

*范例3(写景状物引出叙事):

“深秋的风,总带着一股子萧瑟。枯黄的梧桐叶在巷子里打着旋儿,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谁在低声啜泣。我攥紧了那张薄薄的成绩单,脚步比铅还沉。”

*简评:秋风、落叶,萧瑟的景象与“我”沉重的心情相互映衬,开篇即奠定了失落、压抑的基调。

*范例4(特定场景氛围):

“除夕夜的鞭炮声稀疏了些,窗外的霓虹却依旧闪烁。屋子里,只有我和奶奶两个人,电视里的春晚热闹非凡,却衬得这小屋愈发安静。”

*简评:通过对比(窗外热闹与屋内安静),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节日氛围,暗示了人物的处境和可能的故事走向。

3.设置悬念,引人探究

在开头提出疑问,或摆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场景,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继续读下去寻找答案。

*范例5(提出疑问):

“那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每当我看到手腕上那道浅浅的疤痕,总会想起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以及他最后看我的那个眼神。他究竟是谁?又为何会出现在那里?”

*简评:疤痕、风雨夜、神秘的“他”、最后的眼神,一连串的元素构成悬念,勾起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

*范例6(反常情景):

“王奶奶今天居然没有在门口晒太阳,她那把陪伴了她十几年的竹椅,孤零零地空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问号。”

*简评:日常情景的打破(王奶奶不在),引发读者对原因的猜测,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

4.引用开篇,增添意蕴

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俗语谚语或一段特定的对话,既能增加文采,也能巧妙点题或引出主旨。

*范例7(引用诗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江滩上,望着滔滔东去的江水,我忽然对孔子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三年的初中时光,不也正如这江水一般,匆匆流走,留下的,只有岸边的回忆。”

*简评:引用孔子名言,由江水联想到时光流逝,自然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富有哲理意味。

*范例8(引用对话):

“‘孩子,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外婆临终前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简评:一句饱含深意的对话开头,既交代了人物关系,也暗示了文章的核心情感或主旨。

二、结尾的韵味: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结尾是文章的收束,其作用在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或留下思考空间。好的结尾应如“豹尾”,有力遒劲,或如“撞钟”,清音有余。

1.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故事叙述完毕,情节发展到自然终点,顺势收尾,不拖泥带水。

*范例9:

“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温暖的橘红色。我和父亲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他没有再说话,只是偶尔轻轻拍拍我的肩膀,而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在我们之间悄然改变。”

*简评:以景物描写(夕阳)和人物动作(并肩走路、拍肩膀)收尾,故事在温馨的氛围中自然结束,情感尽在不言中。

2.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在结尾处用精辟的语言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人物的精神品质,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范例10:

“那碗普普通通的阳春面,或许味道并不惊艳,但那位摊主阿姨的善意,却像一股暖流,在那个寒冷的冬日,温暖了我的整个青春。原来,善良可以如此简单,却又如此有力量。”

*简评:由一碗面生发开去,点明了“善良的力量”这一主旨,升华了文章的情感。

3.引人深思,留有余味

结尾不把话说尽,而是提出疑问,或描绘一个

文档评论(0)

日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