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南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调研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VIP

2025学年南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调研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2025学年南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调研测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5.9

第I卷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山居记

韩少功

推开这扇窗子,一方清润的山水扑面而来。清墨是最远的山,淡墨是次远的山,重墨是较近的山,浓墨和焦墨则是更近的山。它们构成了层次重叠的妖娆曲线,在即将下雨的这一刻,晕化在阴冷烟波里。天地难分,有无莫辨,浓云薄雾的汹涌,形成了水墨相破之势和藏露相济之态。一行白鹭在山腰横切而过,没有留下任何声音。一叶扁舟,一位静静的钓翁,不知是何人轻笔点染。

这不是什么山水画,而是我家窗外的真实图景。站在这里,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该知道中国山水写意的来处。

这种山水写意的简约和奇妙曾震住了很多画家,甚至深深吸引过西方的毕加索。它们是古代画师们天才的技术发明吗也许是。不过这话只说对了一小半。只有那些从未亲眼见过真山实水的理论家们,才会把这些废话太当回事,并随后培养出很多刻意求奇的主义发明家。

如果换一个角度,写意其实是平易的,简单的,朴素的,差不多就是写实,甚至是老老实实的照相。一个画家,只要他见识过中国南方的山水,尤其是见识过多云多雾的雨季山水,见识过涌入大门和停驻手中的一团团白雾,见识过挂在叶尖和绕在阶前的一缕缕暗云,若不能悟于前人的笔墨(比如晕化和泼墨),倒是不正常的。

我想象古代书生们身居农耕社会,恐怕也多是蛰居乡里,多是晴耕雨读的。后人如果竖起双耳,也许能听到累累卷帙中的绵绵雨声;如果伸出双手,也许能摸出纸上的潮润和清凉。很多学者说过,较之西洋文化总体上的外趋性,中国传统文化有总体上的内趋性,比如崇“安”重“定”,好“静”尚“止”。这“安、定、静、止”四个字,难道不正是对雨中乡野的恰切写照不正是古人们凭窗听雨时的情态

一段中国的筝箫古曲,多有雨声中的幽远。一幅中国的山水古画,多有雨声中的迷蒙。一大堆中国古代的哲学,其所谓“自足”“求诸己”“尽其在我”一类命题,作为几千年文明的意旨内核和情感基点,当然是事出有因。所谓情由境生和感由事发,它们也许都来自作者们在雨声中的独处。

孟子有过“夜气”一说,以为一个人入夜最容易得气,最容易入道,最容易通神。其实,如果孟子还有田上需要打理,每天累得一入夜就哈欠滚滚目光迷离,就可能还会谈谈“雨气”的-他将知道,农民不一定有夜闲,但大多有雨闲;不一定有夜思,但大多有雨思。古人的各种知识和感怀很可能在雨声里诞生。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的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一阵阵阴凉。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飘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漢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有删改)

文本二:

新世纪以降,韩少功则进入了文化心态和文本创作的自为(自然)时期,抛却了理论性的“寻根”言说,放弃了理性的审视态度,代之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和实际行为去体味并抒写“寻根”。

这个时期,韩少功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安居乡村,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与乡民为邻和生灵做伴,完全融入乡野自然。韩少功此举自然不能称作为完全意义上的“隐居”,但是却将其“寻根”的外延从心理、文本转向了具体的实践,以实际行为去体味“寻找”的意义,去体味“根”的价值,具备了高度的实践品格。同时,也在另一个层面上论释了文学与现实生活关系的命题,将文学真正与大地、自然融为一体。

“韩少功从一个乡村外来者,到当下在山南水北的一个乡居者,此时他不再局限于在政治的对峙、文化的碰撞、城乡的对立等格局中进行乡土叙事,而是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思索人类的生存模式与状态。他表现的是山野自然,是反思现代文明的参照物,是人类回归自然

文档评论(0)

xxj1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